罐内作业事故及安全防范措施

发布时间:2012-07-25 共1页

    在制药生产工艺过程中大量使用各种容器设备,以满足制药工艺的要求,实现制药生产的目的。制药生产中有发酵罐、合成罐、提取罐、分离罐、干燥器等,这些容器设备的直径和容积大小各有不同,但其内部结构基本相同,都安装各类搅拌器、各种工艺料管和固定料管的支架。制药生产中的容器需盛装酸、碱、有机溶媒等有毒有害物质。由于使用频繁、存在腐蚀等因素以及工艺检查等,要经常进入罐内进行各类作业。设备内部空间狭小、空气流通不畅、存在有毒有害因素、作业过程产生危险有害因素,如果在哪个环节上组织不好、措施不当,就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安全事故,给罐内作业员工的生命安全造成危害。因此必须加强罐内作业的安全管理,落实好各项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防止罐内事故的发生。
    一、罐内作业发生的事故案例
    案例一:1994年3月31日10时50分,某药厂员工S在电站锅炉水处理3号阴床内跳板上安装再分器时,班长L叫他出
    3.下罐作业前,要对罐内进行清理,对盛装过易燃易爆及有毒有害物质的罐体进行罐内作业时,必须用压缩空气进行吹扫置换,置换完毕后,做罐内气体分析,确认无毒无害后,方准下罐作业,作业时应始终向罐内通压缩空气,防止罐内缺氧。
    4.下罐作业前必须排空罐内压力,按规定打开罐盖,并关闭所有通往罐体的阀门或安装盲板,并挂“有人工作”警示牌。
    5.对罐内有物料且有毒有害,确实无法处理又需下罐作业时,必须由车间领导请示技术和安技部门,采取安全可靠的措施,经工厂总工程师或厂长批准后,方可下罐作业。
    6.下罐作业人员必须是身体健康者,严禁酒后下罐作业。
    7.罐内作业所用照明灯电压为12V,所用工具、器材严禁上下抛掷,必须采用工具袋,用绳索吊送。 试大
    8.严禁向罐内通氧气。使用电气焊作业时,焊具必须安全可靠,完整无损。使用气焊割具时,随用随放,用后立即提出罐外,严禁在罐内存放。
    9.下罐作业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劳动防护用品。要系好安全带,挂好速差器,戴好安全帽。
    10.罐内作业要根据作业环境的实际危险性,采取相应的、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
    1 1.下罐作业必须设专人监护,严格执行下罐作业监护人的职责,对罐内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负责。
    12.作业完毕后,应由作业人员和监护人共同检查验收,确认无误后,拆除警示牌,然后方可离开作业现场。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