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土壤环境的腐蚀性
对二高压线开挖5个探坑后测量土壤电阻率、土壤pH值、土壤含水率、土壤含盐量、氧化还原电位、直流杂散电流等参数的结果,并依据cJJ95—2003(J273-2003)标准,对各参数进行了评价 5(受城市的客观原因限制不能得到某些数据及其评价结果)。从表4可以看出,土壤电阻率的评价等级为较弱或中等,pH值的评价等级为较弱,含水率的差异比较大,分别为弱或强,含盐量为弱或较弱等级,氧化还原电位为较弱或较强等级,直流杂散电流的评价等级为较弱。一般来说,在相同的条件下,土壤电阻率、直流杂散电流、氧化还原电位、土壤含水率对土壤的腐蚀性起主导作用,面土壤的含盐量、pH值对土壤的腐蚀性相对影响较小。在评价过程中,优先考虑决定性因素。综合表4的评价结果,图1示出了二高压线中所开挖5个坑土壤腐蚀性的评价结果。此地区土壤基本属于中等腐蚀性土壤,但应考虑土壤含水率和微生物腐蚀对管道的影响。
3.3 管体的腐蚀状况与评价
3.3.1 按照管道壁厚的安全评价
开挖探抗后,去除管体的防腐层,管体表面并没观察到明显的腐蚀坑。表5给出了001和003号坑对应管顶、管底及“4”、“8”点钟的位置测量管线的剩余壁厚的结果。从表5可以看出,管线的壁厚存在一定的不均匀性,其中003号坑最大壁厚与最小壁厚的差值接近平均壁厚的20%。然面管体外表面没有观察到明显的点蚀存在,这表明管道内壁可能存在腐蚀。这是由于管道服役时间长,有运行腐蚀性较强的煤气的服役记录。管体腐蚀相对深度可以由式(1)来计算:
A= d/t*100%(1)
式中:A为管体腐蚀相对深度;d为管体腐蚀深度(最大壁厚一最小壁厚);t为管体原始壁厚。
5个坑的管体腐蚀相对深度,其数值在6% ~16%范围内,根据标准Y/T6151—1995可知。几处管道发生腐蚀的程度并不严重。能够维持正常运行 6。但从管壁的厚度来看,根据GB50251-2003部分输气管道最小壁厚的规定值,003号探坑管道剩余的最小壁厚小于国标规定的最小壁厚,不符合最小壁厚要求,其他管段剩余壁厚符合国标要求,可以安全运行。
3.3.2 按照管道承压能力计算安全评价结果
由于检测过程中没有发现明显的蚀坑、腐蚀裂纹的存在,管道的设计压力计算公式可以根据式(2)来计算,在评价中可以将其计算结果看作管道的最大安全操作压力。其计算公式为
P=σsFt/D (2)
式中:P为设计压力,MPa;F为安全运行系数,具体数值见表8; 为管道材料的最小屈服强度,MPa;D为管道外径,mm;t为管道设计壁厚,mm.
列出了城市管道系统常用输气管道材料的最小屈服强度。在不清楚管道所用钢号的情况下,为保守起见,取最小的屈服强度计算,此处将管道的设计壁厚也取为测量最小壁厚值。另外考虑到城市人口密集,取地区类型为四类,则安全系数F取0.4。
对于二高压线的DN500管道,为了计算管道所能承受的最大安全操作压力,取最小壁厚计算(003坑),其参数取值为t=5.4 mm;F=0.4:D =500 mm;σs=206 MPa,根据式(2)计算出该管道可用的最大安全操作压力为1.78 MPa,远远大于高压管线目前的最高运行压力0.8 MPa,可以得出管道承受内压是安全的。
综合以上的安全评价可以得出以下结果:二高压地区的高压管道,部分管体已遭到破坏,003号探坑处已经不符合强度安全要求,建议尽快更换。其他探坑处的管道在现在的服役条件下,剩余壁厚仍然可以提供足够的强度,但是管体已经发生腐蚀,建议加强检测或施加阴极保护。
4.结束语
(1)二高压线所处地段未加阴极保护,直流杂散电流干扰程度中等;大部分地方土壤含水量偏高。土壤呈弱碱性,存在细菌腐蚀,土壤腐蚀综合评价腐蚀性中等。
(2)管线防腐层老化严重,厚度较薄且有破损点,保护性能比较差,但尚可使用。
(3)管体中可能发生内腐蚀,尤其是003号探坑处的管道腐蚀较为严重,剩余壁厚低于国标要求;剩余壁厚不足,建议在该坑附近加密探坑,确定腐蚀严重管段长度后,进行更换管道或加固维修。其他管道的管体强度和剩余壁厚两个方面都符合国标要求,可以继续使用。考虑到防腐层整体性能不好,且土壤含水率偏高,存在微生物腐蚀,建议施加阴极保护,或加强对管道的定期检查和打孔检测。
(安全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