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北京城市生态安全的关键性生态环境要素分析
影响城市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有大气、水、土壤和生物多样性,对于北京而言主要集中于前两个因子。
①大气。世界卫生组织1998年对53个国家272个大城市的大气总悬浮颗粒物、SO2、氮氧化物等3种污染物浓度进行测定,北京被列为全球十大污染城市,排位第3位。北京的大气污染属于典型煤烟型污染和汽车尾气污染结合的复合型污染,主要原因有北京的地理环境三面环山,污染空气难以扩散;经常出现逆温和静风天气;煤炭消费量大,煤烟污染重;机动车保有量增加过快,尾气污染日益严重;气候干燥、建筑施工量大面广,粉尘污染严重。
②水。水量方面,北京市附近没有大的河流和湖泊人均仅为世界人均的1/30和全国人均的1/7。40年来水资源形势不断恶化,70年代以来大量开采地下水,2000年较1960年,地下水位下降12.17 m,储量累计减少6.231×10 m 。水质方面,全市污水处理率45%(2002年),加之农药、化肥过量施用,使地下水、河流、湖泊和水库严重污染,下游河道多为超五类水体。基本没有生物存活。1997年官厅水库因上游污染严重已经被迫退出饮用供水系统。水自然灾害方面:1949年北京先后出现3次水危机,20世纪60年代中期依靠开挖京密引水渠缓解,70年代中期依靠大量打井超采地下水勉强度过,80年代初期连续5年干旱,依靠压缩1.333×10 hm 灌溉面积和把密云水库作为北京市地专用水源而度过。90年代北京地区地相对多雨期过后,已进入又一相对干旱期,水资源紧缺更加严峻。
2.3 北京城市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
根据上述的PSR模型框架和北京城市生态安全的关键性生态环境要素分析,提出北京城市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表1),共30个指标,其中压力指标8个,状态指标13个,响应指标9个。
2.4 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方法
尽管生态安全提出的时间只有十余年的时间,但是已经有许多学者对生态安全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主要的方法有综合指数法、景观分析法It01、模型模拟法(如BACHMAP模型、ECOLECON模型以及基于GIS的DISPATCH模型)等。其中综合指数法是应用最多的方法,本文以此方法为例对北京城市生态安全状态进行分析。赋权方法采用客观赋值法一熵值法,熵值法求得的指标权重代表了该指标在指标体系中变化的相对速率,城市生态安全综指数用来表述评价对象现状与目标的符合程度和向目标接近的速度,指数越接近1,就越安全,越接近0,就越不安全。
(安全评价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