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离析状况, 主要是由其混合料组成成分中集料的分布状态所决定。基于这一点, 在对目前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离析评价方法进行回顾的同时, 提出了沥青混凝土路面离析评价方法的新构想。
沥青混合料的组成成分包括沥青、集料、添加剂和空隙4部分。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离析是其混合料中组成成分分布不均匀性的综合反映, 其中, 集料的分布不均匀性又是最主要的因素, 因为其他3个组成成分的分布状态是由集料的分布状态所决定的。
在沥青混合料的生产和摊铺过程中, 离析一直是主要的问题。概括起来, 沥青混凝土路面离析的评价方法有无损类与破损类之分。前者主要有视觉识别、铺砂试验、核子密度仪、热成像、拖地雷达、激光断面仪和地震波路面结构分析等; 而后者主要有抽提筛分和截面分析等。
1离析评价方法回顾
基于已有的文献资料, 本文主要评述几种目前常用的无损类和最新破损类沥青混凝土路面离析的评价方法。
1.1无损类
无损类都是在现场评价离析。
1.1.1核子密度仪
核子密度仪是通过描绘路面沿纵向的密度来识别离析区域的。此法的基本前提假设是离析区域的密度小。然而有文献指出此法取得成功是有限的。
因为: (1) 使用这些仪器的一般前提假设是混合料的密度随着粗集料离析的加重而降低, 这一假设没有考虑到级配和最大密实曲线的关系, 若现场配合比公式(JMF) 始于最大密实曲线之上, 当级配曲线向最大密实曲线移动时, 同类沥青混合料中粗集料的分散可以产生更高的密实度; (2) 不同类的离析对测量的变异性有着不一样的影响, 常用的石灰石显著增加试验的变异性, 而碎石对此却没有多大的影响, 如果混合料是由粗石灰石和细碎石组成, 在粗集料或细集料聚集地方, 试验变异性结果的变化使充分识别或度量离析非常困难。
1.1.2热成像
任何物体都散发具有能量的红外线, 且能被红外扫描器所接收。热成像就是把这些红外线转换为电子脉冲, 然后经过处理生成物体热能量视图。热图像的色彩可由用户选择, 代表路面温度的不同变化,如: 蓝色代表温度较低区域, 红色代表温度较高区域。热成像技术显示高空隙率区域, 因为与集料和沥青相比, 空气的热容量最小。假如重离析造成高空隙率, 则热成像技术能够很容易识别。
该技术可用于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质量控制,因为其可以在沥青混凝土路面铺筑的过程中使用。
2000年, NCHRPReport441中, 奥本大学国家沥青技术研究中心在总结现有沥青混凝土路面离析评价方法的基础上, 提出使用红外热像仪和ROSAN激光断面仪去识别评价路面离析的严重程度。报告根据红外照相机的记录, 划分了不同离析程度时的温度范围。
运用此项技术的优点: 能够绘出整个摊铺路面的热量分布特征; 该技术能够在施工过程中被应用,其利于承包商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补救; 有成熟的软件提供进程控制图, 业主利用其去接受或识别那些需要进一步试验来判定离析类型和程度的区域。
而不足之处: 此技术仅在路表面和接近路表面处有效; 温度和级配离析都会显示“冷”域, 这就需要进一步的试验去更加准确地定义离析的类型; 试验数据要在混合料第一次压实前取得, 因为面层的压实改变了表面热量的特征; 此技术运用到施工后的路面评价是值得怀疑的, 因为来自旧路面的红外线依赖路面吸收的太阳能; 需要一个标定过程, 确保不同相机以同等量级和敏感度记录微差的温度。
(安全评价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