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城镇体系规划由于长期以来不够重视基础理论研究,还存在许多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再1997年开始尝试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工作的创新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水平从1990年的18.96%提高到2006年的43.6%,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预计到2010年及21世纪中叶将分别达到45%和65%.这些数据表明我国城市化已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伴随着工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和信息化的历程,无疑会促使政府对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机制进行改革。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快速城市化阶段,首先涉及的是经济系统的空间结构的进化和效率,以及构造新的城市网络体系问题。然而,城镇体系规划虽然在我国已经开展多年,在许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由于长期以来不够重视基础理论的研究,许多规划设计面对现实问题常常是束手无策,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决策的影响日益下降;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往往重产业、轻空间,将产业与空间的发展相脱离。因此,加强城镇体系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引导城镇向着合理的方向发展,与区域的经济运行相一致,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这不仅有必要,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反映在规划上,就是要打破“诸侯规划”。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涉及面很广,需要多种学科共同研究,融合起来,整体处理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按科学规律办事,努力提升城市现代化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编制和实施城乡规划是实现政府战略目标,弥补市场不足,有效配置公共资源,保护资源环境,协调利益关系,维护社会公平,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城乡规划不是一个简单的空间形态问题,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发展的综合体现,要体现落实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制度,要与相关领域的规划、政策相衔接和协调。编制工作要从注重确定城市的性质、规模、功能转向注重合理的环境容量、确定科学的建设标准、促进人居环境的改善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城市是不能孤立、单独地存在的,它的发展离不开腹地区域的强有力的支撑。在空间经济发展过程中,城市处于中心位置,而周边区域则构成了围绕中心发展的外围,中心的持续繁荣需要周边区域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而外围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心的组织领导、辐射和协调。城市和区域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整体,两者之间呈现出一种规律性变化的特征。作为城市规划体系中重要层次的区域规划(城乡区域体系规划),对优化空间结构、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和解决区域不平衡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国正迎来城市化的新阶段,我们的任务是创建和谐社会,我们的目标是创造宜人的环境。社会观、生态观、经济观、科技观、文化观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为此,城乡区域规划实行多学科联合,多部门交叉融合贯通是大势所趋。
早在199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在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李铁映同志的关注下,抽调社会学所、农村经济所、工经所、历史所、人口所等人员,组建了以城市问题为研究重点的所级研究机构——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城市中心”),其目的就在于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经济、社会、农村、人口等优势的社科资源为解决我国的城市快速发展、区域规划和环境保护等问题提供研究的多元平台。
为促进有关研究工作的开展,更好地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研究城市问题,中心内设城市规划研究室(即规划院前身),参与完成了大量的城市区域规划和小城镇群的规划实践和研究工作。主要有《跨世纪的中国广州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主干架》、《广东省珠海市东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京津冀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天津大都市圈土地利用模式和结构调整研究》、《“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实施研究》、《深圳在区域发展中的功能定位和城市功能布局》、《十三陵特区科学发展战略规划研究》等,这些成果得到委托单位和行业内的广泛肯定。根据有关文件精神,城市规划研究室从成立伊始实行评聘合一制度,人员主要来自区域经济与规划和城市地理、城市社会学方面的人员。
由于社科系统的研究长期以来有行业的局限性,一直没有高度重视城市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申报工作,更谈不上严格意义的按照有关标准加强技术队伍的建设,使得现在所从事的城市规划研究和实践受到很大的限制,有些工作不得不与有资质的单位合作,限制了规划设计院的发展和壮大,更限制了社科系统在城市规划领域的影响和作用发挥。随着2004年中央针对社科系统的《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中指出“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传统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建设。要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渗透,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的思想指导下,中国社会科学院提出要加强各门学科的体系、方法和手段的建设,积极扶持新兴学科、交叉学科,| 城市中心希望规划设计研究院的研究实践工作在满足城市规划技术和市场要求的同时,能顺应我国高速城市化发展对城市规划学科新需求的趋势,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自身在城市社会、经济、人口和生态环保研究等方面的强大优势,使得一方面城市中心在学科领域对城市科学研究体系和实践更加完整和深入,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完善和丰富城乡规划、区域规划的学科,从而最终使有关规划成果更加符合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进而把社科规划院的城市规划设计和研究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和层次。成立于2004年的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工作将重点开展城乡区域发展战略规划、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分区规划。
社科系统的规划设计研究院因长期所处社科行业的原因,在城市规划市场||和专业实践中也将遇到不同于其他一般工程规划设计研究院的问题,但作为直接发起组建该规划设计院的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乃至中国社会科学院将全力支持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发展和建设,而且在社科系统||组建规划设计研究院,本身就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在科研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中突破原有学科界限,探索学科交叉与融合,来培养新的学科增长点的重大改革创新。就工程规划建设领域而言,在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规划工作有社科类新学科的融入与结合,进行多学科、多专业的合作,可能也是一种尝试。总之,一个以社会科学为特色,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的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是社会科学发展所需要的,更是我国城市化发展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