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俊的人生,跟“农”字结下了不解之缘。生长在农村、学的是农业经济、所从事过的工作全部跟“农”字沾边。也正因如此,他对“三农”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和心血。长年奔波在全国各地农村,倾听来自农民的心声,用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政府决策服务。14日,刚刚结束了在江苏等地的调研,韩俊赴川参加中国(四川)农村改革30年高峰论坛。借此机会,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
农民增收是现代化进程中头等难题
记者:中国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突破的。30年来,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却在扩大,原因何在?
韩俊:城乡居民收入存在一定差距,是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共存的现象。既有政策的影响,更有体制的原因。首先,市场经济的各种要素是从农村往城里流,劳动力、农村资金大都被城市吸走了。其次,我们虽然加大了财政支农的力度,但相对整个农业农村发展巨大的需求来讲,可以说是杯水车薪。再次,“三农”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农产品价格偏低,农民工工资还是偏低。
记者:如何遏制这一差距不断拉大?
韩俊:农民增收困难是现代化进程中头等难题,主要是缺乏一个有力的支撑。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方面,我们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