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师辅导: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发布时间:2010-01-14 共1页

  在人类社会300多万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等历史时期,城市作为一种区别于农村的聚落,是在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产生的。人类社会劳动分工是城市产生的根本动因。城市的产生与人类技术的进步和阶级的形成是密不可分的。
  一、人类劳动分工和生产力水平提高导致城市的出现
  城市发展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的城市是人类劳动分工和生产力水平提高的声物。在原始社会的漫长岁月中,人类过着完全依附于自然的狩猎与采集生活。随着以农业和牧业为标志的第一次人类劳动分工,逐渐产生了固定的居民点。当农牧业生产力的提高产生了剩余产品,商业和手工业从农牧业中分离出来,商业和手工业的聚集地就形成了城巾。所以,最早的城市是人类社会第二次劳动分工的产物,出现在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时期。在人类文明的各个发祥地,尽管城市产生的年代有先有后.但城市发展的历史过程都是相似的。
  二、工业化和科技革命是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
  人类社会的城镇化进程是与工业化进程和科被革命紧密相关的。从18世纪后半叶开始,人类经历了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从封建社会向资事主义社会的演进过程。工业化和科技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空前提高,不仅促进了原有城镇的扩展.而且导致了新兴城市的涌现。城市逐渐成为人类吐会的主要聚落形式。工业化和科技革命对于城镇化的促进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农村的推力”。工业技术使农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提高,不仅满足了人类日益增长的基本需求,而且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农业剩余劳动力。以西方国家为例,美国的农业人口比重从1880年的44%下降到1964年的6.8%。我国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农业部((2006年中国农业发展报告》估计约为2亿人左右。
  另—方面,“城市的引力”。工业的兴起为庞的农业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工业的就业规模逐渐超过了农业。城市所具有的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使之成为工业经济所必须依赖的物质载体,因而也就成为工业社会的人类聚居地的主要形式。
  综上所述,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是现代城镇形成的根本动因。工业化不仅极地提高丁农业生产力,也导致了农业剩余劳动力量产生,同时又在城镇中不断地创造了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就业岗位,导致人口从农村向城镇的规模迁移。从而,工业化不仅推动了既有城镇的扩展,还形成了一批又-批的新兴城镇。尽管其他因素也许会使城镇化进程出现波动,但无法改变工业化导致城镇化、城镇化促进了工业化的基本趋势。2000年,全世界人口中已有50%左右生活在城镇地区,21世纪全球城镇化还将进一步提高。
  三。经济能量的集聚与扩散和经济增长中心的转移是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基础
  各国城市的形成和发展都和经济能量的集聚有关,经济能量在什么地方集聚,什么地方就会出现城市化高度发展地区,随着城市群的形成,必然涌现出城市。经济发展重心转移到哪里,哪里就会出现城市群和城市。
  1.经济能量积聚促使城市的诞生
  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城市群足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第一次产业革命时期,由于蒸汽机的动力是煤,因而最早的城镇是在接近煤和其他原料的产地发展起来的,例如英国的伯明翰和德国的鲁尔地区。第二次产业革命,电力、内燃机和化工技术的发展,汽车、飞机以及吨量级海轮的出现,使交通运输效率提高,城市间的时空距离也缩短,联系更为方便;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化生产要求分工越来越细,各城市完全可以根据各自不同的条件,在专业化的分工与协作中承担自己最擅长的角色,以推动经济的更陕发展。在这样的条件下,城市就从分散的点,逐渐连接成线,扩展成片,最后形成数量规模不等、各具特点而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城镇体系。这种城市群体,经济学家称之为城市带、城市圈或城市连绵区。在这个城市群体中,必然有一个或几个核心城市,城市规模的扩更有利于组织生产和流通,为城市提供更好的服务,进—步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使城市从制造业中心,逐步扩展为贸易,金融、信息、服务、文化娱乐以及管理决策中心,使其成为对—定地域具有强辐射力的处于经济支配地位的中心城市,这就是城市的诞生。
  2.经济能量的扩散引起新的城市的崛起
  经济能量集聚能给城市带来繁荣,200多年世界经济的发展,就是在经济能量不断集聚与扩散的运动中成长的。在一定地域,经济增长达到高峰以后,必然有一个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低谷,引起增长重心的转移。接受转移的地域,由于接受现成的先进技术,且可博采众长,少走弯路,产生后发优势,以极快的速度赶上发达地域,如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技术创新,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就会从量变到质变,超过老牌的发达城市或国家,后来居上,成为新的经济中心。美国在20世纪上半叶超过欧洲发达国家跃居世界第一位,日本在二战后迅速崛起,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国,都是先引进、后创新的结果。经济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长周期波动,完成一次波动的周期约需半个世纪。200多年来,世界已经历过4次经济发展长波周期,经济增长重心先后从英国转向欧美又转向亚太地区。目前,正处于第四次长波下降和第五次长波上升的交替时期,11世纪谁能成为经济增长的中心,还要拭目以待。
  四、世界上最早的城市
  城市因人类聚居而产生。世界上最早的城市,此前发现的是公元前3200年左右建于尼罗河下游最南段的孟斐斯城。它是古埃及历史上第一王朝时期美尼斯国王经过长期战争统一全国之后确定的首都。因城市的城墙是白色的,故当时名为白城。
  到了第三王朝国王裘萨统治时期,特聘他的顾问、建筑师英霍德甫重新规划设计了孟斐斯城。由于古王国后期战争频仍,直到十二王朝的国王重新统一埃及,建首都于伊套伊,使农业和工商业均有较好的发展,该城才日趋繁荣。
  直到新王朝时期,即公元前1370年前后,皇帝阿克亨纳顿在阿玛纳建立首都,此城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无城墙,用十年时间建成。平面上是带形的,沿尼罗河布置。城市分南、北和中三区。其南为高级官吏们的居住区,中部为皇城中心,其北为劳动人民居住区。以三条南北向道路联系三区,道路系统比较灵活、自然。明确的分区和城市中心区的凸显,是这座城市的创举(图2—1)。

城市规划师考试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