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标志的设计原则探索

发布时间:2012-07-25 共1页

  1 我国城市标志设计面临的问题
  1.1 城市特色的丧失
  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给现代社会带来了能源危机、生态危机、环境恶化以及相应的精神危机、文化危机和社会危机。城市形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固有品质被破坏。到处是相同的建筑,近似的城市,使人感到千篇一律,千城一面。
  “现代工业体系赖以建立的信念是:自然界是一种取之不尽的存在物,人们可以无限制地从中抽取供应生产的‘永动机’所需的能量。如今,事情已经一目了然,这个工业体系必须偿还债务了。”人类对自然的无限索取给自身招致了灾难。在现代城市的开发建设时,往往不顾具体的要求和条件,一味地讲求经济效益,铲出大片平地,建起千篇一律的高楼大厦,导致城市丧失其特色。从而,使有些城市没有明显的城市标志,人们感到不知自己置身何处而有失落感。不论是人的生活、生理方面的要求,即人对物理空间的要求;还是人的精神、心理方面的要求,即对存在空间的要求,都是希望城市有一个良好的形象,这其中也包含着对城市标志的渴望。使人们在这里生活、工作有一种归属感、认同感。因此,创造有特色的城市形象,在人们的心目中树立起城市标志是我们在设计中面临的首要问题。
  1.2 忽视历史传统及文化内涵
  城市是历史的重叠,是文化的载体。它们通过各个时代的城市标志使城市产生连续的形象,给人以丰富的感受。
  詹克斯认为建筑是一种语言,建筑至少要以两种语言同时说话,一是对建筑师的,另一是对公众的。迈克尔·格雷夫斯认为建筑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标准的形式”,它只解决在自然条件限制下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另一种是“诗意的形式”,它以表现为目的,通过象征的手段赋予建筑精神和文化的内涵。于是在建筑中讲象征、讲隐喻之风盛行起来,建筑形式多样化了,“形式追随功能”的框框被打破了。建筑师们各种符号:历史的、现代的、抽象的、具体的、大众艺术的、高科技的……等等经过变形组合在一起,有时甚至是蒙太奇式的向人们传达信息。由于人和人的不同,也就不可避免地品出不同的含义。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人们进而追求更多的精神需求。人们生活的多元化,精神生活也要求多样化,高技术导致了高情感的需要。人们的社会文化心理有了变化,感到现代主义忽视历史传统及文化内涵,忽视建筑意义的表现;现代主义建筑那种抽象的几何形体给人以冷峻、陌生、空漠之感;国际式的方盒子千篇一律,使人厌倦。人们要求有人情味,要求多元化,要求更多的文化内涵。这些要求反映在:追求建筑的意义,追求建筑的地方文化特色和追求城市的历史文化连续性等几个方面。城市标志具有历史性、地域性、民族性、象征性、人文性等特征,城市标志的这些特征使人们对其表达的意义,历史文化的连续性等的要求就更高。因此,忽视历史传统及文化内涵是设计中面临的又一问题。
  1.3 保护、更新和开发间的不协调关系
  近十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在“保护、更新、开发”3个方面都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保护”就是指一些有价值的地区和建筑作为历史的“印痕”保留下来。“更新”就是指城市旧区的“整建”问题。目前在较多地方,大拆大建大改已成为一种“时髦”——甚至错误地认为,把整个旧城区来个“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才算得上是“现代化”,并以此作为“政绩”而大肆宣扬。殊不知,这种“毫不留情洗涤历史”的做法,正是许多中、小城市正在失去自己特色的一个重要原因所在。有些城市也是由于城市改造建设不当,而造成一些城市标志被拆掉、被破坏的现象。创造城市特色的努力,其效果如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取决于旧城维护与整建的水平如何。如果把注意力都放在开发上,甚至不管普遍存在的具体实际情况,教条地照搬威海市的那种“以全新建筑取胜”的特殊模式,那么,这种负面影响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因此,保护、更新和开发间的不协调关系,是设计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2.5 唯一原则
  这里的唯一,并非指在城市中只能出现一个城市标志,而是指同一城市标志不宜重复出现。这样,会冲淡人们对城市标志的形象性的感觉,从而降低对它的期待感。如果城市标志的设计可以任意模仿,使之到处可见,就会导致城市特色的丧失,全无个性,落于俗套。例如,人民英雄纪念碑成功地在北京建成了,“小”人民英雄纪念碑就在其它地方陆续出现;人大会堂落成了,中、小型的人大会堂就在一些城市相继兴建;还有,哈尔滨的防洪纪念塔作为城市重要标志屹立在松花江畔,而与之雷同的纪念塔却被搬到了其它城市。这种生搬硬套,一味模仿的后果只能是东施效颦。
  3 结语
  城市标志是城市历史文化的积淀,是城市中独具特色的景观构成之一。它寄托着人们对城市的感情。因此,在设计城市标志时,应借鉴国内、外优秀的设计理论和方法,遵循以上的基本设计原则,在具体设计中,灵活运用,这样才能创造出富有活力与特色的城市标志。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