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程地质条件
①建筑土质与地基承载力。
②地形条件,从宏观尺度来看,地形一般可分为山地、丘陵和平原三类:其中,山地绝对高度为500m以上,相对高度为200m以上;平原绝对高度为200m以下,相对高度为50m以下;丘陵则介于两者之间。
③冲沟,是由间断流水在地层表面冲刷形成的沟槽。
④滑坡与崩塌。
⑤岩溶。
⑥地震。考试就到
(2)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
①水文条件,一般指江河湖泊等地面水体的流量、流速、水位、水质等条件。
②水文地质条件,一般是指地下水的存在形式,含水层的厚度、矿化度、硬度、水温及水的流动状态等条件。
(3)气候条件
①太阳辐射。
②风象,风是地面大气的水平移动,由风向与风速两个量表示。根据城市多年风向
观测记录汇总所绘制的风向频率图和平均风速图又称风玫瑰图。
③气温。
④降水与湿度,降水是指降雨、降雪、降雹、降霜等气候现象的总称。降水量的大小和降水强度对城市较为突出的影响是排水设施。湿度的高低与降水的多少有着密切的联系。
(4)城市用地的评定一般可分为三类。
①一类用地。即适于修建的用地。其具体要求是:
a.地形坡度在10%以下,符合各项建设用地的要求;
b.土质能满足建筑物地基承载力的要求;
c.地下水位低于建筑物、构筑物的基础埋置深度;
d.没有被百年一遇洪水淹没的危险;
e.没有沼泽现象或采取简单的工程措施即可排除地面积水的地段;
f.没有冲沟、滑坡、崩塌、岩溶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地段。
②二类用地。即基本上可以修建的用地。其具体情况是:试大
a.土质较差,在修建建筑物时,地基需要采取人工加固措施;
b.地下水位距地表面的深度较浅,修建建筑物时,需降低地下水位或采取排水措施;
c.属洪水轻度淹没区,淹没深度不超过1~1.5m,需采取防洪措施;
d.地形坡度较大,修建建筑物时,除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外,还需动用较大土石方工程;
e.地表面有较严重的积水现象,需要采取专门的工程准备措施加以改善;
f.有轻微的活动性冲沟、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需要采取一定工程准备措施等。
③三类用地。即不适于修建的用地。其具体情况是:
a.地基承载力小于60kPa和厚度在2m以上的泥炭层或流砂层的土壤,需要采取很复杂的人工地基和加固措施才能修建;
b.地形坡度超过20%以上,布置建筑物很困难;
c.经常被洪水淹没,且淹没深度超过1.5m;
d.有严重的活动性冲沟、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若采取防治措施需花费很大工程量和工程费用;
e.农业生产价值很高的丰产农田,具有开采价值的矿藏埋藏,属给水水源卫生防护地段,存在其他永久性设施和军事设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