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未到非救不可的地步?

发布时间:2010-01-14 共1页

  据  讨论一
  国家出手救市有无必要?
  陈琳(广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房地产研究所所长):眼下的房价还没到真正非救不可的地步,广州中心区上万元单价,郊区也要五六千元单价,这已经超出市民支付能力,如果救市,民众从理性上未必认可。
  房价上涨和下降是市场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从2005年开始国家出台了多项房地产宏调政策都未能抑制房价的上涨,现在也很难通过一两个政策扭转下行趋势,房产作为带有投资性的商品,市场规律会令其回到自身价值该有的支撑点。
  易宪容(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国家下调利率、存款准备金率是针对整个宏观经济,而非只救楼市。内需扩大是建立在绝大多数居民有支付能力的价格水平上,如果房价停留在目前水平,国内绝大多数居民都没有支付能力,这样的内需扩大只能是一句空话;同时,受金融危机、股市缩水等影响,当前房地产市场的条件与环境整体发展趋势已经出现了逆转,今年不要说地方政府的“救市”政策不会有多少作用,就是中央政府启动救市政策,估计作用也十分有限。
  去年的房价暴涨是远远背离价值的,而现在企图通过救市让楼市脱离下行的市场规律轨道,明显是短视行为,拔苗助长、饮鸩止渴。
  讨论二
  地方政府急于救市为哪般?
  对于目前全国18个地方政府出招“救市”,甚至给买房者发补贴,社会上也时有声音发出,“地方政府是在救市还是在救自己?”“发补贴也是在用纳税人的钱啊!”
  陈琳:地方政府在土地收益、房地产行业等多方面的利益诉求太多,卖地收入或多或少都是地方财政的一个重要来源。但我对这种救市效果存有疑虑,土地、金融等政策的决策权在中央,而非地方。地方政府的首要任务是关注低收入阶层,做好住房保障,不是土地收益下降了就不能搞住房保障了。
  欧江波(广州市社科院数量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这18个城市的所谓救市之举动作不大,效果也不会明显。这些地方政府考虑是多元的,既希望地方经济增长,又希望财政收入增长,因为没有财政收入什么都做不了,同时还希望社会稳定,住房保障也需要财政收入的支撑。
  据了解,近几个月国内有些地方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进行了调研,而急于出政策的往往是房地产业财政收入所占比例较大的地方,有的地方甚至占地方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现在开发商急,有些地方政府比开发商还急。”有业界人士这样说。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