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喧嚣近两月、多方登场,最终落选十产业振兴规划的房地产业而言,答案并不惟一。房地产,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本周,建设部部长姜伟新直指高房价,称“房价已经到了必须调整的时候”;银监会主席刘明康2月26日在国新办表态:严格实施“二套房”政策;2月27日,还是在国新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铁男解读了“未进十”的原因,“房地产行业是中国重要支柱产业,现在是,未来也是。中央、地方政府均出台相关措施促进房地产的发展,目前来看已经显现一定的效果”。
而且,刘铁男还特意强调,已经制定好的十规划,也要随着形势的变化来进行必要的调整,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包括十领域和十领域之外,例如房地产、能源和其他行业。
三个部长一周三表态,房地产真是绕不开的话题。刘铁男“拍板”的言下之意:房地产还是有产业规划,无论“振兴”不“振兴”,“十”不“十”。对于中国经济的振兴而言,房地产是无法回避的产业。
一位不愿具名的国务院智囊2月26日告诉记者,房地产业绝不仅仅“振兴”一下就能了事,真正需要的是一个级别堪比1998年房改的长期规划。
据他分析,10年前商品房开始独行,如今保障房上路,“接下来的长期规划内容,势必会围绕商品房和保障房划分市场展开”。
由于舆论对于房价高低极其敏感,时间点很重要。“先降房价,提高交易量,再推出一个至少10年的产业发展规划。”一建设部官员对透露,本周建设部已召开多次会议商讨,2月27日、28日两天还会继续召集相关人士参与座谈,部长会亲自参加。
“十”绕道走
为了刺激内需,国务院十产业振兴规划鱼贯而出,但是最能刺激内需的房地产业最终却落选。
1月2日,国务院提出将出台十产业振兴规划,随后明确了九个,谁是第十个?成了一场争端。
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会长聂梅生率先向媒体透露,已于1月10日前后提出房地产振兴报告,引来多方质疑;随后12日,有发改委人士爆料,房地产已占据最后名额;同时,本报调查得知,一揽子关于房地产的调控计划正在紧锣密鼓地运作中。
2月9日,媒体披露建设部上报了规划,只待国务院批准。消息一出,舆论反对声高涨。即便马上又有报道称,建设部报批时隐去了“振兴”二字,但口水仗仍逐渐升级。
2月10日,建设部先是出面否认,接着有官员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可能性不。”但有国家能源局人士声称,能源业振兴规划已被房地产业有关规划取代。在人民网十振兴规划专题中,房地产赫然在列。
事态愈演愈烈。媒体报道原全国人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2月21日称,第十确定为房地产。仅过两天,成又出来辟谣说是“媒体误读”。
随着2月25日有色金属产业和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双双通过,十产业振兴规划尘埃落定。
“所有传言均不是出自建设部正式渠道,我们更没对任何媒体发表过观点。”上述建设部官员称,“部里早就明白中央的意图和房地产业本身的问题,一直在低调处理,但不排除相关协会比较激进。”
这场争论中始终没有官方明确表态,尽管成思危和聂梅生容易让人联想到其官方背景。
还是房价太高?
目前国内房价高不高?答案出奇一致。普通百姓买不起,投资者没看到抄底时机,学者呼吁降价声此起彼伏。
佬任志强2月26日再“开炮”:“中国经济复兴的惟一标志是房地产的复兴。”甚至威胁,交易量再上不去,“保8”危险。
一个简单的逻辑是:交易低迷,就会价格下降,然后交易量上升。市场规律竟然失灵?
林晓女士是房龙网组织的看房团常客,但走遍了京城多数楼盘后发现,“有着白领的收入,仍买不起一套房子”。
“高房价几乎所有家庭都难以承受,因此房价已经到了必须调整的时候。”媒体报道,建设部部长姜伟新近日面对民建中央调研组时直言不讳。
数据显示,70个中城市1月房价下跌仅0.9%,连续第2个月下降之后,仍处在2007年房价高涨后的平均水平。
高房价当道,关于房地产业是否振兴的争论才异常激烈。
“如此敏感,因为很多人认为振兴房地产就是振兴房价。”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接受采访时称。尽管他也承认,任何振兴计划都不与产业产品的价格挂钩。
正因为如此,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涉及房价的热点民生话题显然要经过特殊斟酌。
近日有学者上书国务院,建议把房价一次性降价到位。这和清华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近日接受采访时观点一致:各地方政府出台的购房退税、入户等刺激政策效果十分有限。
就在2月26日,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明确表示:严格实施二套房政策。这让此前各地纷乱的救市局面遭到当头棒喝。
绕也绕不开
国家级振兴规划落选,地方版救市遇阻,难道本轮经济刺激计划里,房地产要被放逐?真是这样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近日接受央视采访时指出:房地产业的利益关系比较复杂。同样是面对央视,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也说“这是一个是非最多的行业”。
一个“振兴规划”引来如此多争议,还是因为利益方诉求太过直白。
聂梅生反复强调为了使行业健康发展,绝不是为拉高房价,在普通百姓看来却是“谎言”;更有人私下猜测,成思危可能充当了一次试金石,从“泄密”到“辟谣”,短时间就试出了房地产是否要振兴的得与失。
其实,中央早就拿定了主意。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参加了温家宝总理2月6日主持召开的中南海座谈会,会后他接受采访时透露,那时就感到中央对如何调控心里有数。
“选择哪些产业振兴要看重要性,还要看问题是否突出。”李稻葵称,房地产支柱地位重要自不必说,但振兴的必要性显然需要商榷。而上述的国务院智囊透露,中央对房地产业发展态度明确,经济复苏进程中,当然不会不管,但调控点显然要有别于其它行业。
这一情形和2004年开始的宏观调控中针对房地产业的调控方向相反,但手段如出一辙。2004年4月28日,铁本事件打头,新一轮宏观调控开始,剑指投资过热的钢铁、水泥、电解铝三行业,实际上是绕着房地产业走。
尽管有2003年央行“12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强调紧缩,但接着有18号文件(《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明确把房地产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放行,使得此后房地产业高速推进,房价也高歌猛进;之后,新老“国八条”、“国六条”等系列措施跟进,直到2007年保障房上路、“二套房贷”控制,楼市狂飙才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