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知识:区位理论的主要内容(一)

发布时间:2010-01-14 共1页



  区位理论的主要内容

  1)农业区位论

  农业区位论的创始人是德国经济学家冯・杜能,他于1826年完成了农业区位论专著――《孤立国对农业和国民经济之关系》(简称《孤立国》),成为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区位理论的古典名著。

  (1)杜能“孤立国”理论的前提

  ①孤立国唯一的城市位于其中心,是孤立国内商品、农产品的唯一销售市场。其余均是农村和农业土地,农村只与该城市发生联系,靠其供给工业品。

  ②“孤立国”内没有可通航的河流和运河,马车是城市与农村间联系的唯一交通工具。

  ③“孤立国”是一天然均质的大平原,并位于中纬,各地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等都完全相同,宜于植物作物生长。平原上农业区之外为不能耕作的荒地,    只供狩猎之用,荒地圈的存在使孤立国与外部世界隔绝。

  ④农产品的运费和重量与产地到消费市场的距离成正比关系。

  ⑤农业经营者以获取最大经济收益为目的,并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调整他们的经营品种。

  (2)杜能农业区位的主要内容

  ①杜能区位理论的基本经济分析。杜能根据其理论前提,认为经营者是否能在单位面积土地上获得最大利润(P),将由农业生产成本(E)、农产品的市场价格(V)和把农产品从产地运到市场的费用(T)三个因素所决定,它们之间的变化关系可用公式表示为:

  P=V-(E+T)

  在一定时期内,“孤立国”各种农产品的市场价格(V)应是个常数不变的,假定各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完全相同,则各地生产同一农产品的成本(E)也是常数不变的,故上式可改写成:

  P+T=V-E=K

  说明利润加运费的和K为常数,只有把运费支出压缩为最小,才能将利润增至最大。因此,杜能农业区位论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归为一点,就是如何通过合理布局使农业生产达到节约运费,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加利润。

  ②杜能圈。根据区位经济分析和区位地租理论,杜能在其《孤立国》一书中提出六种耕作制度,每种耕作制度构成一个区域,而每个区域都以城市为中心,围绕城市呈同心圆状分布,这就是著名的“杜能圈”。

  依次为自由农作区(主要生产易腐难运的农产品)、

  林业区(主要生产木材)

  谷物轮作区(主要生产粮食)

  草田轮作区(主要生产谷物与畜产品)

  三圃农作制区(1/3土地用来种黑麦,1/3种燕麦,其余1/3休闲)

  放牧区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