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熄灯一小时 请共同护卫我们的家园

发布时间:2012-07-25 共1页

“地球熄灯一小时”拉开序幕 请共同护卫我们的家园

 

地球熄灯一个小时
地球熄灯一个小时
 

一年一度的全球环保活动——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FF)发起的“地球一小时”3月31日晚拉开帷幕,中国部分将于北京时间3月31日晚上20时30分展开至21时30分结束,今年国内城市参与的数量再创新高,121座城市将以相同的方式倡导这一全球绿色理念。(3月30日《南方日报》)

国内多达121座城市参与“地球一小时”体验活动,以“素颜”响应熄灯号召,如是建设低碳城市的节能理念值得肯定。事实上,自2007年在澳大利亚首次举办以来,一年一度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已成为一项倡导环保生活的壮观仪式。天涯共此时,国内外好多城市都加入了“地球一小时”活动。在我看来,不仅121座城市要体验“地球一小时”,所有地方都要响应节能号召,用行动书写“低碳宣言”、倡导绿色理念,平常做足节能功课。关掉不该开的电灯,合理调整空调温度,少开一天汽车,为节能降耗做点实事,十分必要。从长远来看,“地球一小时”体验只是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节能宣传形式,还远远不够,要真正保证节能实效,关键在形成规范化的制度约束,下决心把能耗降下来。

能源紧张形势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化解。无论从经济的角度还是从节能环保的角度考虑,提倡节能降耗,建设节约型社会,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好多地方都采取过措施节能,对浪费能源现象提出批评。比如,公共建筑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定不得低于26℃。倡导空调场所工作人员不着西装、不系领带。官员对大白天开着大灯开会的现象提出批评,河南省两位副省长担任节能减排形象大使,等等。

但是在节能的问题上,倡导的多,落实的少。有的地方并未形成节能共识,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外一套。比如,陕西省凤县在打造旅游品牌过程中,投入6.5亿元打造“月光之城”,苏北贫困县灌云县,在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水平较低的情况下,打造世界一流亮化工程。常州市为迎接省运花费2.9亿元实施“一路两区”景观照明提升工程。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去年哥本哈根会议前夕,中央又把低碳量化目标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节能减排纳入了地方政府绩效考核范畴,节能减排工作势在必行。但是,熄灯一小时体验只是倡导一种节能理念,并不具有法律制度效力。机关响应节能号召,一次两次关掉不该开的大灯,合理设定空调温度,一段时间内少开公务车,或许不难,可是,要让节能成为一种习惯并不容易。

有报道说,电荒时节,不少城市关闭过景观灯,也有城市此前开展过“地球一小时”的节能体验活动。但是在电荒缓和、体验活动结束以后,景观灯又重新开启,节能体验又抛掷脑后。一些地方把节能当成了应景程序,落实节能政策还停留在“剪矢医伤”的水平,并没有建立长效机制。

为了缓解能源紧张局势,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不仅需要借“地球一小时”体验节能减排的重要性,还需要扎扎实实的节能行动。既然中央已经把节约资源上升到了基本国策的高度,我们就应该积极响应号召,认真实践,确保节能的实际效果。对浪费能源的现象,不仅要批评、倡导。而且要对如何节能作出刚性的制度安排。

不仅每个公民要自觉履行节能责任,政府机关更应该示范节能。比如,考虑把能耗指标与政绩考核挂钩,紧缩能源预算,对超出预算的能源支出改由个人买单,让机关工作人员感到浪费能源不仅要曝光出丑,而且要承担经济责任。如果对节能减排形成刚性制度约束,再结合“地球一小时”体验,节能效果将会更好。

其他介绍:

活动由来

“地球1小时”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在2007年向全球发出的一项倡议,呼吁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每年3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六熄灯1小时,以此来激发人们对保护地球的责任感,以及对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的思考,表明对全球共同抵御气候变暖行动的支持。这是一项全球性的活动,世界自然基金会于2007年首次在悉尼倡导后,以惊人的速度席卷全球。

“地球1小时”活动首次于2007年3月31日在澳大利亚悉尼展开,吸引了超过220万悉尼家庭和企业参加。随后,该活动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席卷全球。2008年,WWF(中国)对外联络处透露,全球已有超过80个国家、1000座城市加入活动。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