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流通
  4.1.3.(熟悉)货币流通 
  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不断与商品和劳务换位的运动就是货币流通。 
  (1)货币流通规律 
  货币流通规律,又称货币需要量规律,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 
  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本身没有价值,是在流通过程中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价值符号。 
  (2)货币需求 
  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要注意:
  1)货币需求是一个存量概念,它主要考察在特定的时点和空间范围内,社会各部门在其拥有的全部资产中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或份额。 
  2)货币需求是有条件限制的,是一种能力与愿意的统一。只有同时满足两个基本条件才能形成货币需求:一是必须有能力获得或持有货币;二是必须愿意以货币形式保有其资产。 
  3)现实中的货币需求不仅仅是指对现金的需求,而且包括了对存款货币的需求。 
  4)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既包括了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需求,也包括了执行价值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需求。 
  (3)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 
  1)收入。一般来说,收入与货币需求总量之间有同方向变动关系。 
  2)价格。价格和货币需求,尤其是交易性货币需求之间,是同方向变动的关系。 
  3)利率。利率变动与货币需求量之间的关系是反向的。 
  4)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总需求是反向变动关系, 
  5)其他资产的收益率。其他资产的收益,包括债券、股票等收益是人们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 
  6)企业与个人对利润与价格的预期。它与货币需求呈反向变动。 
  7)财政收支状况。 
  8)其他因素。 
  例题3、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有() 
  A.收入 
  B.价格 
  C.利率 
  D.企业与个人对利润与价格的预期 
  E.财政收支状况 
  F.信用的发展状况 
  答案:A、B、C、D、E、F 
  4.1.4.(熟悉)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在纸币流通情况下,由于货币供应过多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应把握以下两点: 
  一是通货膨胀与纸币流通相联。它是纸币流通条件下的特有现象。通货膨胀作为一种货币现象,与社会制度并无内在的必然联系。 
  二是通货膨胀与物价相联。 
  (1)通货膨胀的类型 
  通常从不同角度把通货膨胀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1)按通货膨胀的原因可划分为: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供求混合推动的通货膨胀和结构失调型通货膨胀。 
  2)按物价总水平上涨的幅度不同,一般分为温和式通货膨胀、奔腾式通货膨胀和恶性通货膨胀。 
  3)按照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分类,可分为财政赤字型通货膨胀、银行信贷型通货膨胀、结构调整型通货膨胀、经济过热型通货膨胀和外债型通货膨胀。 
  4)按照对价格的预期程度分类,可分为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和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5)按照对价格影响的差别分类,可分为平衡的通货膨胀和非平衡的通货膨胀。 
  6)按表现形式分类,可分为公开型通货膨胀、隐蔽型通货膨胀和抑制型通货膨胀。 
  以上各种对通货膨胀进行的划分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常常互有交叉。 
  (2)通货膨胀的测定指标 
  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2)商品零售价格指数(RPI),是反映城乡商品零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 
  3)国内生产总值(GDP)平减指数(或称缩减指数),是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与按某一基期固定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相对数。 
  例题4、按照产生的原因分类,通货膨胀可分为() 
  A.财政赤字型通货膨胀 
  B.银行信贷型通货膨胀 
  C.结构调整型通货膨胀 
  D.经济过热型通货膨胀 
  E.外债型通货膨胀 
  答案:A、B、C、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