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政府性投资项目的工程造价控制

发布时间:2010-01-14 共1页

 
 

 
  控制工程造价不仅仅是防止投资突破限额,更积极的意义是促进建设、施工、设计等参加建设的各方主体加强项目管理,节约资源,取得最佳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政府性投资项目的工程造价控制,是政府项目管理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由于各种原因,现在的政府性投资项目普遍存在着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的“三超”情况,为了控制工程造价,应该对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加强管理,即项目决策设计、项目施工、项目竣工等阶段进行造价控制。现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各阶段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控制手段。

  一、 项目决策、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

  目前政府性投资项目的审批已不同于计划经济时代,手续大大简化。政府各部门各自规划、布局,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方案设计,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有随意地变更建设方案、任意地扩大建设规模、提高建设标准的现象。有些项目轻易决策,甚至建设到一半改变或中止项目建设。如某项目为一乡政府办公楼工程,建筑面积6054平方米,中标价639﹒8万元,施工招标后桩基工程已施工完成,但由于政府乡镇建制撤乡并镇,此项目就此停建。从前期准备费用到已施工而废弃工程,政府损失几十万元。很多政府性投资项目一旦决定要建,则迫不及待地急于上马,直接立项、初步设计。可行性研究不深入,也不做好方案比选工作,概算是根据项目的初步设计方案而定,算多少就多少。然后就立等施工图设计完成,甚至只有部分施工图出来后,也等不到施工图通过审查,施工图设计粗糙不完善,就立即仓促进入施工招标程序。

  决策阶段的内容是决定工程造价的基础,直接影响今后的工程造价。建设项目简化程序固然缩短前期准备工作时间,但是仓促上马给工程后续管理留下了后遗症。所以做好做细工程建设的前期决策和方案设计工作,不仅对工程项目的造价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为后阶段建设提供了好的工作基础。特别是做好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工程的估算,对备选方案不仅从技术的可行性方面进行认真比选,而且要从经济的合理性上进行论证,选择既合理又经济的建设方案,根据工程的投资估算进行限额设计,以投资估算来控制设计方案的概算。设计是工程建设的灵魂,是使项目从设想变为现实的桥梁,所有的后续建设工作都是围绕设计来进行的,一般情况下,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达到75%。所以设计是确定和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重施工、轻设计的观念必须克服。控制工程造价应该从设计抓起。对于设计概算应该分解投资额与工程量,以保证工程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进行设计,同时引入竞争机制,采用设计招标的方式确定设计单位,促进设计单位与设计人员增强竞争意识,增加危机感和紧迫感,克服设计方案片面性和局限性。避免一些设计单位一旦接到设计任务,就粗糙设计,应付业主和仓促施工现象的产生。

  二、 项目施工招投标阶段工程造价控制

  一般政府性项目的施工队伍选择,均要求实行公开招标。公开招标选择施工单位有其优越的方面。可以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办法,在众多的投标单位中选择一家信誉好,价格合理的施工单位。这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是也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公开招标一般采取资格后审的方法,投标单位只要符合招标的资质要求,一般都是通过随机抽签的办法确定投标单位,这样的入选方式是公正、公平的,但是不能保证中标的单位是真正有实力和企业信誉好的企业。投标单位为了增加入选的机会,借用多家企业的资质进行报名投标。投标单位为了中标,投标时考虑报价的合理性较少,或者根本就很少考虑项目中标后的盈利率。他会透彻地研究评标方式,如何最大限度地得分,争取中标。现在政府性项目大都采用“合理低价法”的综合评估法进行评标,即一般采用技术标分值占30%,商务标得分70%的评标办法,可见商务标起着不小的作用,商务标又以“合理低价”得高分,或者最低价中标,所以投标单位会采取相应的对应策略,比如:采用低于成本价报价投标、串标、围标等一些合法或不合法的手段获得中标。中标后,在施工过程中,中标的施工单位想尽办法争取项目获得利润最大化。这些都给项目管理尤其是工程造价的控制带来了困难。

  为了使工程施工顺利地进行,应该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施工单位。在招标过程中,要严格审查施工单位的资质,施工队伍的素质,企业的信誉等。在这个前提下,以公开竞争的方式科学合理地确定工程承包合同价款,选择好的施工单位和施工队伍,是确保工程保质、保量、保证施工进度的前提,也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决定性因素。在施工招标时,招标人(或请中介机构)编制工程量清单、标底,设置合理的最高限价,防止投标单位之间串通投标,哄抬工程造价,造成国家的损失。与此同时要选择一家好的施工监理单位,监理单位的工作质量与工作水平直接影响工程的造价。

  三、 工程施工阶段造价控制

  工程施工阶段是建筑物的实体形成阶段,是人力、物力、财力消耗阶段。也是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多,涉及面广,如:施工周期、政策变化、材料价格波动、供求关系变化以及设计变更等。所以必须对工程施工过程加强管理。

  加强工程施工过程中变更管理,是控制工程造价关键。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施工图设计遗漏和各种不可预计的因素很多,所以工程变更和现场签证是正常的,但是要严格控制。尤其是对工程造价有影响的重大变更,要先算帐,再慎重地决定是否确实需要变更。要做好施工图的会审工作,确需变更的,设计单位因密切配合施工,尽量把设计变更提前在开工前,设计变更发生得越早,损失越小,反之就越大。

  适当控制工程进度,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一般政府项目都需要赶进度,其实工程的施工进度应该控制在恰当的范围内,适当地提高施工进度能降低工程的造价,但超过了一定的界限,会发生赶工措施费,如夜间施工增加费、施工降效费、周转材料及施工设计增加费等,反而不利于工程造价的控制。

  加强工程设备、材料价款的控制。工程设备、材料费用在建筑安装工程中占60%---70%,是构成工程实体的主要要件,是工程直接费用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不可忽视对工程设备及材料采购的管理,引进招投标竞争机制,在保证所用的设备与材料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工程造价。

  加强合同的管理。建设工程合同是发包人与承包人因工程建设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职责的协议书,是对项目管理的主要依据。也是对工程进行造价控制的手段。无论是工程变更、质量和工期目标、合同价和工程价款的支付、竣工结算、违约责任等均以合同为依据。

  四、竣工结算阶段造价控制

  工程的竣工结算是政府投资项目造价控制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也是一项十分繁重而关键的工作。工程通过决策、设计、施工等大量的工作完成建设,竣工验收后。施工单位要对工程的造价与建设单位进行结算。施工单位在完成工程施工任务后,获取合理的利润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企业利润最大化是他的追求的目标。有的施工单位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在向建设单位结算时,有一种投机心里,对已完成施工的项目的造价进行高估冒算,以获取额外的利益。“某市审计局几项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情况的报告”充分地体现了施工单位的这种情况。如某一纪念馆工程,送审价是2811.5018万元,审定价是2092.2288万元, 核减719.2730万元, 核减率25.58%。 所以对于施工单位送审的结算价必须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审核。同时为了对中介机构审核的结算进行监督,政府审计部门应对经过中介机构审核的报告进行抽查监督。实事求是的审核既要维护业主的利益,又要不让施工单位吃亏,体现公正性和公平性。

  五、政府项目建设的专业化管理

  建设项目的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各种专业技术、经济、法律综合管理等多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智力密集型工作,这就需要我们的项目管理人员具有控制投资、管理合同、协调各方面关系的能力,同时应具备较高的觉悟和素质,实事求是的精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长期以来政府项目的管理一直是谁使用,谁负责建设的管理模式。政府部门一般不配备专门的建设专业人才,管理项目的人员大多数是半路出家,对工程建设专业知识不系统,也许一定程度上给项目管理带来了不利的一面,所以建议成立专门的项目管理机构,实行政府项目“代建制”。即对项目从立项、设计、招标、签订合同,施工现场管理到工程竣工验收移交全过程进行专业化管理,整合社会资源,使政府项目管理更合理科学,对政府项目的造价控制更有效。
项目工程造价的控制是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的一项管理工作,所以要根据不同环节的不同特点和工作内容,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手段,环环紧扣,步步落实。同时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地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患于未然。不断总结项目管理经验,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真正为政府建设好项目,节约国家建设资金,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