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8-25 共1页
公务员考试虽然有一定的难度,出题的形式也千变万化,但是总有一些经典的题型常出常新,经久不衰。为备考2010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京佳公务员教研老师特将国考中出题频率较高的题型予以汇总,并给予技巧点拨,希望广大考生能从中有所体会,把握出题规律、理顺知识脉络、掌握复习技巧、考出理想成绩。
资料分析的数据主要有两种类型:绝对数和相对数。相对数通常以增长幅度、增长速度、指数、倍数等表现形式出现,而绝对数通常反映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规模、水平,可以比较大小,带有单位,比如:一定范围内的粮食总产量、总人数、销售额等。
资料分析中求绝对数的问题,大多都是与相对数相关联的,即由相对数求绝对数,这类题目相比较由绝对数求绝对数稍有难度,请同学们注意把握。同时,在求绝对数的问题中,要特别注意单位的换算,比如,资料中的数据单位是千人,但是题目中选项的单位有可能是万人,或者干脆不带单位。
真题一:2009年国考第121、122题
在2008年8月8日至24日奥运会期间,北京市的空气质量不仅天天达标,而且有10天达到一级。全面兑现了对奥运会空气质量的承诺。下图是2008年1—8月北京市大气质量检测情况。图中一、二、三、四级是空气质量等级,一级空气质量最好,一级和二级都是质量达标天气。2008年北京市的空气质量控制目标是全年达标天数累计达到256天。
121.1—8月空气合格天数超过20天的月份有多少个?( )
A. 4 B. 5 C. 6 D. 7
【解析】B 侧重考察考生的观察能力,要求超过20天的月份,可以在纵坐标20处划一条水平线,空气合格填出超过20的有5个月。
122.1—8月间,月平均空气质量合格天数约为多少天?( )
A. 22 B. 24 C. 26 D. 28
【解析】A 侧重考察观察能力,在纵坐标24出划一条横线,会发现空气合格天数超过24天的相对较少,小于24的相对较多,则月平均空气质量合格天数要小于24,只有选项A符合。
真题二:2009年国考第126、127题
2006年全国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流向及从业情况统计表(单位:%)
|
全 国
|
东部地区
|
中部地区
|
西部地区
|
东北地区
|
外出从业劳动力从业地区构成
|
|
|
|
|
|
乡外县内
|
19.2
|
29.9
|
13.5
|
15.2
|
26.9
|
县外市内
|
13.8
|
18.4
|
9.9
|
12.4
|
31.5
|
市外省内
|
17.7
|
33.1
|
9.0
|
12.8
|
24.2
|
省 外
|
49.3
|
18.6
|
67.6
|
59.6
|
17.4
|
外出从业劳动力产业构成
|
|
|
|
|
|
第一产业
|
2.8
|
2.5
|
2.2
|
3.6
|
4.2
|
第二产业
|
56.7
|
55.8
|
57.1
|
58.4
|
44.3
|
第三产业
|
40.5
|
41.7
|
40.7
|
38.0
|
?
|
2006年,全国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中,男性劳动力8434万人,占64%。从年龄构成上看,20岁以下占16.1%;21—30岁占36.5%;31—40岁占29.5%;41—50岁占12.8%;51岁以上占5.1%。从文化程度看,文盲占1.2%;小学文化程度占18.7%;初中文化程度占70.1%;高中文化程度占8.7%;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3%。
126. 全国农村外出从业人员的女性劳动力约有多少万人?( )
A. 4744 B. 5397 C. 9901 D. 13178
【解析】A 由“2006年,全国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中,男性劳动力8434万人,占64%”可知外出从业的女性劳动力占1-64%=36%,小于男性劳动力的比重,则女性人数一定少于男性人数,排除C、D。8434÷64%×36%=843464 ×36≈840064 ×36=21004 ×9略大于500×9=4500,与选项A最接近。
127. 假设不同性别劳动力会在三大产业间均匀分布,则全国男性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从事第二产业的约有多少万人?( )
A. 3416 B. 3736 C. 4342 D. 4782
【解析】D 假设不同性别劳动力在三大产业间均匀分布,则可知全国男性与女性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从事第二产业的比例相等都是56.7%,又有全国男性外出从业劳动力有8434万人,则全国男性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从事第二产业的约有8434×56.7%=4782万人。
真题三:2008年国考第128、129题
1990至1992年和2000至2002年全球发展中地区饥饿人口的比例示意图
——『2008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真题』
128. 按1990-2002年间的发展趋势,有几个地区将能够达到或超过2015年发展中地区(总体)的目标水平( )。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解析】B 首先确定2015年发展中地区(总体)的目标为饥饿人口百分比降至10%。按照1990—2002年的发展趋势有4个地区可以达到这个目标,分别为北非、拉丁美洲和加勒比、东亚、东南亚。
需要大家注意的是“西亚”,虽然它2015年的目标为饥饿人口百分比降至3%<10%,但题目中要求的是“按1990-2002年间的发展趋势”,而西亚1990-1992年间的饥饿人口比例为7%,2000-2002年的饥饿人口比例为10%,是呈上升趋势的,按照这个发展趋势,2015年西亚不能达到或超过2015年发展中地区(总体)的目标水平。
129. 若南亚地区1992年总人口数为15亿,该地区平均人口年增长率为2%,那么2002年南亚地区饥饿人口总量为多少亿人( )。
A. 3.30 B. 3.96 C. 4.02 D. 4.82
【解析】B 看到这道题,可能有人会列出这样的算式:15×[1+10×(2%)10],接下来在不允许有计算器而时间又非常紧迫的情况下,是无法快速算出答案的。命题者通常不会出这样的题目。
这里的2%应当算作平均值。则到2002年,南亚地区饥饿人口总量为:15×(1+10×2%)×22%=15×(1+0.2)×0.22=(15×1+15×0.2)×0.22=18×0.22=(20-2)×0.22=4.4-0.44=3.96(亿)。
真题四:2007年国考第122题
2006年5月份北京市消费品市场较为活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72.2亿元,创今年历史第二高。据统计,1—5月份全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312.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5%。
……
122.若保持同比增长不变,预计北京市2007年前5个月平均每月的社会消费品销售额
( )。
A. 将接近255亿元 B. 将接近280亿元
C. 将接近300亿元 D. 将突破300亿元
【解析】C 本题很简单,只需要根据题目要求,由2006年“1—5月份全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312.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5%。”可知2007年1-5月份平均每月的社会消费品总额为1312.7×(1+12.5%)÷5≈295.36(亿元),应该是接近300亿元。
真题五:2006年国考卷一第116、117题
2000~2004年全国大中型工业企业部分科技指标情况表
|
单 位
|
2000年
|
2001年
|
2002年
|
2003年
|
2004年
|
企业总数
|
个
|
22276
|
21776
|
22904
|
23096
|
22276
|
设有科技机构企业的比重
|
%
|
32
|
28.4
|
26.2
|
25.3
|
24.9
|
科技人员
|
万 人
|
145.4
|
138.7
|
136.8
|
136.7
|
141.1
|
科技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例
|
%
|
4.5
|
4.78
|
4.88
|
5
|
4.5
|
科技经费
|
亿 元
|
665.4
|
922.81
|
1046.65
|
1213.03
|
1588.61
|
科技经费占销售额的比例
|
%
|
1.35
|
1.65
|
1.67
|
1.73
|
1.65
|
116.2004年全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销售额约为( )。
A.96279亿元 B.80241亿元 C.10375亿元 D.10026亿元
【解析】A 2004年全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销售额约为1588.61÷1.65%≈96279(亿元)。
117.2004年,全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平均每个从业人员创造销售额约为( )。
A.30.7万元 B.60.7万元 C.382.7万元 D.682.3万元
【解析】A 全国大中型工业企业从业人员共有141.1÷4.5%≈3136(万人),因此,每个从业人员创造销售额为96279亿元÷3136万人≈30.7(万元)。
真题六:2005年国考卷一第119题
2001年、2002年全国高等学校各学科学生数(单位:千人)
|
2001年
|
2002年
|
||
毕业生
|
在校生
|
毕业生
|
在校生
|
|
哲 学
|
0.9
|
5.4
|
1.0
|
6.6
|
经济学
|
57.3
|
359.9
|
65.9
|
466.4
|
法 学
|
61.5
|
387.9
|
80.0
|
474.8
|
教育学
|
52.6
|
374.5
|
79.8
|
470.3
|
文 学
|
157.8
|
1059.3
|
198.5
|
1368.3
|
历史学
|
10.2
|
53.4
|
11.7
|
55.6
|
理 学
|
115.8
|
716.3
|
131.5
|
852.2
|
工 学
|
349.1
|
2491.2
|
459.8
|
3085.0
|
农 学
|
28.5
|
186.0
|
36.3
|
216.0
|
医 学
|
62.6
|
529.4
|
79.5
|
656.6
|
管理学
|
139.9
|
1027.5
|
193.2
|
1381.7
|
合 计
|
1036.2
|
7190.8
|
1337.2
|
9033.5
|
119.如果数据中的在校生不包括毕业生,那么2002年高校共约招了( )。
A.50万人 B.184万人 C.318万人 D.472万人
【解析】C 本题即回答2002年高校大一学生人数,它等于2002年在校生人数减去2002年在校生中大二和大三年级学生人数。而2001年在校生中大一、大二年级即为2002年的大二、大三年级,2001年的大三年级为2002年的毕业生。因此,2002年高校招生人数=9033.5-(7190.8-1337.2)=3179.9(千人),即318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