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道颇具争议的国考题谈片段阅读解题技巧

发布时间:2016-08-25 共1页

     中国哲学凝聚了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文化发展的结晶。在西方文化中,宗教处于核心的地位,然而在中国文化中,宗教的功能基本上是由哲学承担的。自古以来,中国人对宇宙的看法,对人生的看法,他们生活的意义,他们的价值观念,他们赖以安身立命的终极根据,都是通过中国哲学加以反映、凝结和提升的。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 )。  
     A.中国哲学在中国文化传统中起着主导的作用  
     B.中国哲学是民族文化的结晶  
     C.西方文化中,哲学的作用不如宗教明显  
     D.哲学是中国文化的精髓  
     京佳王冰老师解析:  
     1. 首先分析提问方式。  
     本题问“主要支持什么观点”,“主要”两字就说明这是一道主旨概括题。  
     主旨概括题,要求所选答案应该是文章的核心观点,应该概括全面,必须是贯穿整个文段的脉络,而不是直接细末的信息。  
     由此可以直接排斥C项。因为C项重点定位出现偏差,它将文段中心定位在西方文化范畴。而本文段主要讨论的中国文化范畴内的现象。  
     文中引入西方文化的事例是为了通过对比彰显中国文化中存在的某种特征。所以C项明显以偏盖全。  
     2. 我们可以通过找核心词的方法来确定中心。  
     第一个核心词是“核心”。  
     “核心”即阐明宗教在西方文化中的主导作用。  
     考生应该对类似“核心”这样的词汇有一定的敏感度,因为它与答案中的“主导作用”明显是相印证和照应的。  
     考生再做题时,应做到两读:  
     第一读:读题。迅速划出层次或找出核心句、关键词。  
     第二读:读选项。将选项中的关键点与题目中的关键点相联系,选出最照应的一组。  
     第二个核心词是“然而”。  
     我们在看到一个文段的时候应首先关注它的语句层次和语句关联性。“然而”是一个转折关键词,它表征前后句之间产生了观点或者语意的转折(或转移)。然而之后的观点才可能是作者的核心观点。  
     再看本题:“在西方文化中,宗教处于核心的地位,然而在中国文化中,宗教的功能基本上是由哲学承担的。”  
     前半讲明宗教在西方文化的主导作用和核心地位,通过“然而”一次进行转移,其实这是一种类比,将西方文换的核心与中国文化核心放在同一位置,与二者分别相对应就是宗教和哲学。这样,通过一个转折词很迅速的将这种主导作用和核心地位转移到“中国哲学”上。  
     综上所述,本文段第二句确立了这样一种观点:中国哲学在中国文化传统中起着主导的作用。  
     3. 旁证。  
     围绕核心句展开的句子,一般前面的句子是引子,后面的是列举论据对观点进行论证。可以根据这个规律对所选的答案或所选定的核心句进行真伪辨别。  
     本文段一共三句话。  
     第三句话“自古以来,……都是通过中国哲学加以反映、凝结和提升的”这显然是对第二句话确立的观点进行的事实论证,进一步证明哲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导作用。  
     第一句“中国哲学凝聚了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文化发展的结晶”无法统领整个文段,因为二、三句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论证体系。  
     4. 技巧点拨。  
     由此题,我们再次印证,一般一个文段的主要观点就隐藏在含有转折词的关键句中,或者起到转折作用的句子中。  
     片段阅读题一般都会设置一个迷惑性较大的选项,不能看清题目脉络的考生会很容易陷在反复推理的漩涡中,耗费大量的宝贵时间。这就要求考生一定要训练自己的敏感意识和反应速度。
     只有迅速找到突破口才能如庖丁解牛般破解理解谜团,以高空俯瞰的姿态将正确选项直接锁定。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