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云南省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考点透析

发布时间:2016-08-25 共1页

  随着2011年云南省公务员考试招考公告和大纲的出台,又一轮的云南省公务员考试的大幕已经拉开。从2010年开始云南加入了省考联考的队伍,出题更加贴近国考,题型也更加趋于稳定,从2011年的招考大纲中可以看出,今年仍然会延续2010联考的题型模式出题。下面华图老师就云南省考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中常考的考点做一梳理。
  2010年之前云南省考自主命题,言语理解的题型涉及选词填空、片段阅读、语句表达和篇章阅读,以篇章阅读为主。2010年的联考,从题量上来看没有太多增减,但考查题型却与之前有较大出入。
  从上表可以看出,联考言语理解与表达取消了语句表达和篇章阅读的题型,加强了对选词填空和片段阅读的考查。选词填空中实词辨析是重点,同时,实词和成语相结合的题型也应该引起重视。片段阅读占了2/3的题量,其中,主旨概括和意图推断题又是重中之重。下面结合具体的真题进行详细地分析。
  1、选词填空中实词和成语相结合的辨析题。
  【真题1】(云南-行测-2010-5)
  无论当下的生活多么衣食无忧,中国人还是爱假想将来可能遇到的 ,即使这些真正发生的机率接近于零。这只能从中国人 的传统心理方面进行解释。
  填入横线处最合适的一项是( )。
  A.灾难 任劳任怨
  B.困难 克勤克俭
  C.变故 未雨绸缪
  D.麻烦 居安思危
  【答案】C。这是一道普通实词和成语相结合的辨析题。根据句子前后的逻辑关系,当下衣食无忧,而去假想将来会遇到的困难,这种心理或者是“未雨绸缪”,或者是“居安思危”。第一个空白处的两个词语“变故”和“麻烦”的区别在于,麻烦偏于口语,且使用词义较轻,而变故偏于书面语,词义较重,这里显然“变故”合适。所以答案选择C项。
  2、2010年片段阅读题中的意图推断题首次成为考查的重点题型。
  
从提问方式上来看,“意在说明”、“意在强调”的题目占据了片段阅读的绝对多数。意图推断,显然“意在言外”。
  【真题2】(云南-行测-2010- 14)
  现代社会中,人们是在相对统一的时间里交往活动,这有利于节约社会成本,提高社会效率,推动社会发展。但全社会的“步调一致”容易导致交通的堵塞,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不容忽视。从另一方面来看,人们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求,又对作息时间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但作息时间不统一,也会给人们的交往、社会的发展带来一定障碍。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作息时间应在统一与差异中寻找平衡
  B.小问题可能会引起社会发展中的大矛盾
  C.调整作息时间是解决交通堵塞的有效措施
  D.作息时间需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而调整
  【答案】A。这是一道典型的意图推断题,所以要把握作者说话的意图。片段从结构上看可分为并列的两层意思,前半部分强调了时间的统一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后半部分提到时间不统一也会给人们的交往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一定障碍。所以综合来看,是强调在统一与协调中达到平衡,所以选择A选项。
  但其中的一些意图推断的题目,究其实质就会发现,它们真正要考查的却是考生对文段主旨概括的能力。如:
  【真题3】(云南-行测-2010- 11)
  古希腊和古代中国相似的经验知识曾产生了相似的理论洞察力,比如亚里士多德和《墨经》对杠杆原理的认识。但是,古希腊的初始力学理论很快发展成理论知识的综合体,而中国墨家的力学传统在战国之后就中断了。不擅长观察、认识物体运动并形成系统的理论,这是中国古代科学传统中一个明显的“软肋”。相比之下,中国人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建树更加突出。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中国古代科学发展的特点
  B.中国古代科学传统中断的原因
  C.古代中国对于力学最初的研究不逊于古希腊
  D.力学理论的不完备是中国古代科学研究的弱点
  【答案】A。从提问方式上来看这是一道意图推断题,但从选项上来看,它考查的是对文段主旨的概括。此文段中,作者本着客观的态度,从正反两面讲中国古代科学发展的特点,B、C、D三项均是片面的概括。因此,正确答案选择A项。
  除此题外,第12、13、15、17、22等题目都是如此,它们兼有意图推断和主旨概括的共同特点。文段中一般没有明显的主题句,需要考生在对文段大意做到整体把握之后进行概括总结,再结合选项进行排除,这就对考生的概括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考生在考试中一定要多加留心。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