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临战,许多考生和家长们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对此,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主治医师漆红为考生和家长们“对症下药”。
漆红分析,学生临考的紧张多数表现为焦虑抑郁,主要是焦虑,这其中又分两种情况:
一是担忧,担心自己的考试成绩,害怕自己没有准备充分,担心前途,担心他人的评价,担心家庭的压力,自信心缺乏。
二是焦虑,分为主观焦虑和躯体焦虑两种。主观焦虑多表现为不安、紧张和害怕;躯体焦虑表现为身体不舒服,如手抖、没有食欲、恶心呕吐、腿软、口干、憋气、想上厕所等等。如果这些症状持续好几天,会有失眠的反应,再严重的会出现情绪易激动、爱发脾气、与家人和同学处于敌对状态等现象。
漆红说,如果还伴有别的症状,如反复检查,反复思虑,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一种强迫症。
一些家长表现出同样的焦虑症状。
漆红建议,治疗要首先从认知上开始,改变观念。家长要多给孩子以鼓励,比如学生主观上认定“我肯定不行”,家长就要告诉学生“你准备得很好”。
还有一种是行为的治疗。漆红认为放松训练非常重要:深呼吸,让全身的肌肉紧张起来,然后放松,让紧张和放松交替,可缓解症状;或者冥想,找个舒服的地方躺下来,想像大海、森林、蓝天;或者听听舒缓的音乐。
但是漆红强调,所有的方法都是因人而异的。她更详细地解释道:
如果考生在考试头一天晚上睡不着觉,程度不严重,可以喝杯牛奶,洗热水澡,不要看紧张、刺激的电视或书籍,不要多说话,可以数数;程度严重的失眠,可以吃少量的短效安定药,如舒乐安定,有效时间4个小时左右,不会影响第二天的考试。但从没吃过“安定”的同学,最好不要吃药。
如果考生吃不下饭,可以吃一些清淡的流食、半流食,比如粥、汤,或者喝些果汁,以保证体力和营养;出现脱水症状,建议去医院输液。
如果有手抖的症状,可以两手握紧拳头,放松,再握紧;或者转移注意力,比如翻看一些休闲类的书籍。感觉腿软就坐下来,平静一下情绪;憋气的话,就做深呼吸。
漆红说,如果这些方法都不管用,情况实在严重,应立刻去医院看心理医生。
漆红强调,有些考试焦虑是正常存在的。多数人在做事的时候都会紧张,不紧张是不正常的。建议家长还是少关注一些孩子,不要在临考前一天,一会儿给孩子送杯水,一会儿给送点水果;要让学生干自己的事情,顺其自然。面试能否成功,是从前的积累,而最重要的是自然地让考生接受考试这种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