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支付方式不同,原材料入库的时间与付款的时间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在会计处理上也有所不同。以下分情况介绍: 
  第一种情况:发票账单与材料同时到达。简称为"单货同到"。 
  会计分录为: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或应付票据等) 
  【例】某企业为一般纳税人,某日该企业购入C材料一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原材料价款为500000元,增值税税额为85000元,另对方代垫包装费2000元,发票等结算凭证已经收到,货款已通过银行转账支付,材料已经验收入库。 
  借:原材料——C材料        502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85000 
    贷:银行存款            587000 
  第二种情况:发票账单已到、材料未到。简称为"单到货未到"。 
  会计分录为: 
  借:在途物资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或应付票据等) 
  材料到达、验收入库后: 
  借:原材料 
    贷:在途物资 
  【例】某企业为一般纳税人,某日该企业购入F材料一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原材料价款为20000元,增值税税额为3400元,发票及账单已经收到,支付保险费2000元,货款已通过银行转账支付。但材料尚未运到。 
  借:在途物资             22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400 
    贷:银行存款             25400 
  上述材料到达验收入库时: 
  借:原材料——F材料 22000 
    贷:在途物资     22000 
  第三种情况:材料已到、发票账单未到。简称为"货到单未到"。 
  具体会计分录为: 
  借:原材料(暂估价值)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下月初将上笔分录用红字冲回: 
  借:原材料(暂估价值)(红字冲销)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红字冲销) 
  等到发票账单到后: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或应付票据等) 
  【例】某企业为一般纳税人,某日该企业采用委托收款结算方式购入H材料一批,材料已经运到,并验收入库,但结算凭证尚未收到,货款尚未支付。月末,按照暂估价入账,假设其暂估价30000元。 
  借:原材料--H材料         30000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30000 
  下月初用红字将上述分录冲回: 
  借:原材料——H材料       30000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30000 
  假设,上述购入的H材料于次月收到有关结算凭证,增值税专用发票上记载的货款为31000元,增值税额5270元,对方代垫保险费2000元,已用银行存款付讫。 
  借:原材料——H材料         33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5270 
    贷:银行存款             38270 
  第四种情况:采用预付货款的方式采购材料。简称为"预付货款方式购货"。 
  ①预付货款时: 
  借:预付账款(预付金额) 
    贷:银行存款 
  ②收料后: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预付账款(实际应付金额) 
  ③补付货款:(预付<应付时) 
  借:预付账款(预付与应付差额) 
    贷:银行存款 
  ④退回多付的款项:(预付>应付时) 
  借:银行存款 
    贷:预付账款(预付与应付差额) 
  【例】根据与某钢厂的购销合同规定,甲公司为购买J材料向该钢厂预付100000元货款的80%,计80000元,已通过汇兑方式汇出。 
  借:预付账款80000 
    贷:银行存款80000 
  承上,甲公司收到该钢厂发运来的J材料,已验收入库。有关发票账单记载,该批货物的货款100000元,增值税额17000元,对方代垫包装费3000元,所欠款项以银行存款付讫。 
  (1)材料入库时: 
  借:原材料--J材料103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000 
    贷:预付账款120000 
  (2)补付货款时: 
  借:预付账款40000 
    贷:银行存款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