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2-26 共1页
【要点提示】
可变现净值应分成二条线:外售和自用,分别采用不同的公式,这样思路 就清晰了。 企业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应当以取得的确凿证据为基础,并且考虑持有存货的 目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等因素。 1.为生产而持有的材料等,用其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的,该材料 仍然应当按照成本计量; 材料价格的下降表明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 该材料应当 按照可变现净值计量。
【例 2-1】说明产成品价值未减损时,自用的材料如何计提减值 2007年 12 月 31 日,C 原材料的账面成本为 600 万元,C 原材料的估计售价为 550 万元;假设用 600 万元 C 原材料生产成甲商品的成本为 720 万元,甲商品的估计售价为 900 万元,估计的甲商品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为 30 万元,年末计提跌价准备前,C 原材料的跌 价准备余额为零。则年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如下: 甲商品可变现净值=甲商品的估计售价 ? 估计的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900-30=870 (万元) ;因甲商品的可变现净值 870 万元高于甲商品的成本 720 万元,C 原材料按其本身 的成本计量,不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例 2-2】说明产成品价值发生减损时,自用的材料如何计提减值 2007 年 12 月 31 日, 原材料的账面成本为 1 000 万元, 原材料的估计售价为 850 D D 万元;假设用 1 000 万元 D 原材料生产成乙商品的成本为 1300 万元(即至完工估计将要发 生的成本为 300 万元) 乙商品的估计售价为 1280 万元, , 估计乙商品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为 70 万元,年末计提跌价准备前,D 原材料的跌价准备余额为 120 万元。则年末计提存货跌 价准备如下: 乙 商 品 可 变 现 净 值 = 乙 商 品 的 估 计 售 价 - 估 计 的 乙 商 品 销 售 费 用 及 相 关 税 金 =1280-70=1210(万元) 因乙商品的可变现净值 1210 万元低于乙商品的成本 1 300 万元, 原材料应当按照 D 原材料的可变现净值计量: D 原材料可变现净值=乙商品的估计售价-将 D 原材料加工成乙商品估计将要发生的 成本-估计的乙商品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1280-300-70=910(万元)
(特别提醒:自用的材料的可变现净值是通过商品的估计售价和商品的估计销售费 用来计算的。 D 原材料的成本为 1 000 万元,可变现净值为 910 万元,应保留存货跌价准备 90 万 元;年末计提跌价准备前,D 材料的跌价准备余额为 120 万元,故应冲回 30 万元。
2.为执行销售合同或者劳务合同而持有的存货(产成品、商品和用于出售的材料 等) 其可变现净值应当以合同价格为基础计算。 , 如持有存货的数量多于销售合同订购数量, 超出部分的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应当以一般销售价格为基础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