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审计师职业相关知识复习资料十三

发布时间:2011-10-22 共1页



  第三节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宏观经济政策就是政府为增进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具体措施,它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标而对经济活动进行的有意识的干预。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一般包括: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一、物价稳定

  物价稳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物价稳定是指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价格稳定不是指每种商品的价格固定不变,而是指价格指数的相对稳定,即不出现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的持续普遍上涨,其本质是市场上过多的流通中的货币(通货)与有限的商品和劳务供给之间的价格比例关系的变化,或者说货币相对于商品和劳务的贬值。

  通货膨胀通常是通过物价指数来衡量的,即:年通货膨胀率=(今年的物价指数―去年的物价指数)/去年的物价指数。例如,假设2002年物价指数为174,2001年物价指数为160,则2002年的通货膨胀率=(174―160)/160=8%。

  西方学者一般借用价格指数来表示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化。价格指数是说明不同时期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动趋势和程度的指标,是对若干种商品价格水平的综合衡量。

  换言之,价格指数是用一篮子固定物品(与劳务)不同年份的价格来表示物价总水平的变动情况。现在,我们选定一篮子物品是5个面包和10瓶饮料。在2000年,每个面包价格为1元,每瓶饮料价格为2元,这两种物品的总支出是25元(1元×5+2元×10)。在2001年,每个面包价格为2元,每瓶饮料价格仍为2元,这两种物品的总支出是30元(2元×5+2元×10)。把2000年作为基年,25元则为物价指数100,2001年的物价指数是120。从2000年到2001年,物价指数上升了20(=120-100),故通货膨胀率为20%。

  价格指数主要有消费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和国民生产总值折算指数三种考生应该对这三种价格指数的含义有所掌握。

  经济学家池金明在其所著的《60分钟经济学》中写到:“通货膨胀常与失业为一对‘孪生的经济魔鬼’。失业使人们收入的数量遭受损失,通货膨胀则使人们兜里的钞票变得不值钱,通货膨胀是小偷,神不知鬼不觉地掏了他人的腰包…”。因此,各国政府无不把“收拾”这对“孪生经济魔鬼”放在制定各种经济政策的首位。

  需要指出的是物价指数虽然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物价水平的变化,但均“难以单独作为物价水平稳定与否的观测标准(周慕冰:《西方货币理论与我国的货币政策》,第173页)。”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指出:“货币币值是否稳定应当用零售物价指数、消费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和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综合衡量(戴相龙:《保持币值稳定加强金融监管》,载《人民日报》1995年8月31日)。”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