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一个MBA经典范例

发布时间:2012-02-01 共1页

    经曰:
    149.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150.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51.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152.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153.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154.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传曰:隐于这个《职场论语》系列博客文章第一篇讲过,孔子完成学业后即转入实战,虽成绩显著,但因与老板在价值观方面不合,于中年带着自己的计划书寻求新的投资人,终因不得其主而放弃,晚年撰写培训教材并开办培训中心,终成古今第一培训师。
    曾几何时,中国文化中的人治思想是众矢之的。然而如今无论是公共机构还是商业机构的管理实践都证明,人其实是最为关键的成功因素。现代的企业管理学,无论其以何种术语包装,任何一个组织的培训计划,人均为培训核心。
    孔子的培训方案,令隐于信之无疑,主要有几点:
    一,着眼于人格。孔子讲的方法,是统一应用于治学、生活、交友与工作中的。这比那些只讲工作中应如何如何,而不涉及广泛意义上的人生的培训教材,要完备得多。一个人只有一个人格,这种人格即会体现于工作中也会体现于生活中。无论工作或生活中,带着面具行事,总不能持久。
    二,孔子的方案以真实发生的历史为情境。那些以模拟情境为基本方法编写的教材与之相比,与呓语无异。自隐于拜入孔门之后,只以《四书》为大纲,以二十四史为主要案例。
    三,孔子本人是这个方案的忠实的成功的实践者。隐于入职场十六年来,接受过很多培训,大部分都是照本宣科,讲一些他们自己显然不相信或不实践的东西,隐于实难信服,更遑应用。
    《述而》一章,是孔子对自己的剖析。是一个MBA经典范例。
    起首几节,描述孔子对自己在治学、内省、生活态度和道德方面的基本要求。是孔子的一个概貌,意义显明,不难理解,不再多叙。其中,“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为总纲。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