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2-19 共1页
2013年口腔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口腔修复学》部分内容如下:
| 单元 | 细目 | 要点 |
| 一、口腔检查与修复前准备 | 1.病史采集 | 主诉及病史 |
| 2.临床检查 | (1)临床检查 | |
| (2)X线检查 | ||
| (3)模型检查 | ||
| 3.修复前准备 | 诊疗计划和修复前处理 | |
![]() |
||
| 三、牙列缺损 | 1.病因及影响 | 牙列缺损的病因和影响 |
| 2.治疗设计和方法选择 | (1)固定义齿与可摘局部义齿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 |
| (2)固定义齿的组成和类型 | ||
| (3)固定义齿的生理基础 | ||
| (4)固定义齿的设计 | ||
| (5)可摘局部义齿的类型和支持方式 | ||
| (6)牙列缺损的Kennedy分类 | ||
| (7)可摘局部义齿的模型观测 | ||
| (8)可摘局部义齿的组成和基本要求 | ||
| (9)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 | ||
| (10)种植义齿 | ||
| 3.治疗步骤 | (1)固定义齿的基牙预备 | |
| (2)可摘局部义齿的修复前准备及牙体预备 | ||
| (3)可摘局部义齿的印模和模型 | ||
| (4)确定颌位关系及上(牙合)架 | ||
| (5)可摘局部义齿人工牙的选择与排列 | ||
| (6)可摘局部义齿的初戴 | ||
| 4.修复体戴入后的问题及处理 | (1)固定义齿修复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处理 | |
| (2)可摘局部义齿戴入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处理 | ||
| 四、牙列缺失 | 1.病因及影响 | 牙列缺损的病因和组织改变 |
| 2.治疗设计和方法选择 | (1)无牙颌的解剖标志和功能分区 | |
| (2)全口义齿的固位和稳定 | ||
| (3)单颌全口义齿 | ||
| (4)种植覆盖全口义齿 | ||
| 3.治疗步骤 | (1)口腔检查和修复前准备 | |
| (2)全口义齿的印模和模型 | ||
| (3)确定颌位关系及模型上(牙合)架 | ||
| (4)全口义齿排牙和蜡型试戴 | ||
| (6)全口义齿的初戴 | ||
| 4.修复体戴入后的问题及处理 | 全口义齿初戴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处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