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元
|
细目
|
要点
|
|
一、口腔颌面外科基本知识及基本技术
|
1.口腔颌面外科病史记录
|
(1)入院病史
|
|
(2)门诊病史
|
|
(3)急诊病史
|
|
2.临床检查
|
(1)口腔检查
|
|
(2)颌面部检查
|
|
(3)颈部检查
|
|
(4)颞下颌关节检查
|
|
(5)唾液腺检查
|
|
3.辅助检查
|
(1)病理学检查
|
|
(2)影像学检查
|
|
(3)实验室检查:血、尿、粪常规,凝血功能(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清电解质检查,血糖,血沉,肝功能,肾功能,乙型肝炎病毒免疫标志物
|
|
4.消毒和灭菌
|
(1)手术器械消毒和灭菌
|
|
(2)手术者消毒
|
|
(3)手术区消毒
|
|
5.手术基本操作
|
(1)操作步骤
|
|
(2)注意事项
|
|
6.创口处理
|
(1)创口分类、愈合及处理原则
|
|
(2)换药的基本原则、注意事项及换药技术
|
|
(3)绷带包扎的目的
|
|
(4)口腔颌面部常用绷带类型及应用
|
|
二、麻醉与镇痛
|
1.常用局部麻醉药物(普鲁卡因、利多卡因、布比卡因、阿替卡因和丁卡因)
|
(1)临床药理学特点
|
|
(2)局麻药液中加入血管收缩剂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
|
2.常用局部麻醉方法
|
(1)表面麻醉、浸润麻醉
|
|
(2)上牙槽后神经、眶下神经、腭前神经、鼻腭神经、下牙槽神经、舌神经、颊神经的阻滞麻醉
|
|
(3)各类牙拔除术的麻醉选择
|
|
3.局部麻醉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
(1)临床表现
|
|
(2)防治原则
|
|
4.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全身麻醉
|
(1)常用的全麻方法
|
|
(2)全麻的特点及全麻后的处理
|
|
(3)镇静与镇痛
|
|
(4)重症监护要点
|
|
三、牙及牙槽外科
|
1.牙拔除术基本知识
|
(1)拔牙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
|
(2)拔牙前准备
|
|
(3)拔牙器械及用法
|
|
(4)系统疾病对牙拔除术的影响
|
|
(5)拔牙创的愈合过程
|
|
2.牙拔除术
|
(1)基本步骤及方法
|
|
(2)各类恒牙及乳牙拔除术的特点
|
|
3.牙根拔除术
|
(1)手术指征
|
|
(2)手术方法
|
|
4.阻生牙拔除术
|
(1)概念及临床分类
|
|
(2)适应证
|
|
(3)手术的设计和方法
|
|
5.牙拔除术并发症
|
(1)术中、术后并发症及其临床表现
|
|
(2)防治原则及方法
|
|
6.牙槽外科手术
|
(1)牙槽突修整术
|
|
(2)系带矫正术
|
|
(3)口腔上颌窦瘘修补术
|
|
(4)牙移植术
|
|
(5)牙再植术
|
|
四、牙种植术
|
1.概论
|
(1)概念
|
|
(2)种植体的分类
|
|
(3)种植材料
|
|
(4)生物学基础
|
|
2.牙种植手术
|
(1)适应证及禁忌证
|
|
(2)治疗程序
|
|
(3)种植体植入原则及并发症
|
|
3.效果评估
|
成功标准
|
|
五、口腔颌面部感染
|
1.概论
|
(1)解剖生理特点与感染的关系
|
|
(2)常见致病菌及感染途径
|
|
(3)临床表现
|
|
(4)诊断及鉴别诊断
|
|
(5)治疗原则
|
|
2.下颌智牙冠周炎
|
(1)概念及病因
|
|
(2)临床表现
|
|
(3)治疗
|
|
3.间隙感染(眶下间隙感染、咬肌间隙感染、翼下颌间隙感染、颞下间隙感染、下颌下间隙感染、颊间隙感染、颞间隙感染、咽旁间隙感染、口底多间隙感染)
|
(1)概念
|
|
(2)病因
|
|
(3)临床表现
|
|
(4)诊断及鉴别诊断
|
|
(5)治疗原则
|
|
4.颌骨骨髓炎(化脓性颌骨骨髓炎、新生儿颌骨骨髓炎、放射性颌骨骨坏死)
|
(1)概念、病因与分类
|
|
(2)临床表现
|
|
(3)诊断
|
|
(4)治疗原则
|
|
5.面部疖痈
|
(1)概念
|
|
(2)临床表现
|
|
(3)并发症
|
|
(4)治疗
|
|
6.面颈部淋巴结炎
|
(1)病因
|
|
(2)临床表现
|
|
(3)诊断
|
|
(4)治疗
|
|
7.颌面部特异性感染(颌面骨结核、放线菌病、梅毒)
|
(1)病因
|
|
(2)临床表现
|
|
(3)诊断
|
|
(4)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