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合剂对实验性口腔癌的抑瘤及阻癌的正交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1-10-18 共1页



  【摘要】目的寻找一种防止口腔癌前损害癌变的药物。方法用1023合剂(由黄芪、绞股蓝、川芎和含硒绿茶组成)对仓鼠颊囊的实验性口腔癌前损害和癌进行了抑瘤、阻癌研究,在对动物涂擦二甲基苯蒽(DMBA)的同时,用1023中药合剂灌胃。

  结果1023合剂用药组的仓鼠肿瘤的发生比对照组推迟了12天;其异常增生和癌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1023合剂确有抑瘤、阻癌功效。通过正交实验分析发现,其抑瘤、阻癌的最佳配方为A2B2C2D1。

  【关键词】中药配伍肿瘤,实验性动物,实验

  现有研究表明,口腔癌前损害既可向前发展为癌,又可逆转为良性损害乃至愈合,还可长期处于稳定不变的状态。鉴于此,许多研究者试图寻找一种能有效阻止癌前损害癌变的药物。我们用自行研制的1023合剂(是由黄氏、绞股蓝、川芎和含硒绿茶4种中草药组成的中药煎剂)在制备仓鼠颊囊癌前损害和癌模型的同时给予灌胃治疗,以观察其抑瘤、防癌和阻癌的作用。

  材料和方法

  一、药物的筛选与组成

  我们查阅了大量中医药文献,从目前现有的研究中认为具有健身、增强免疫功能和防癌的许多中草药[1]中,按中药配伍原则,兼顾多方面的协同作用,筛选4种中药组成1023(分别代表黄芪、绞股蓝、川芎和含硒绿茶,因正式动物实验的日期是10月23日,故取名1023)合剂。

  二、药物的制备

  按传统的中草药炮制方法,将4种药物分别煎制,每味药分别以1∶7、1∶5和1∶3加水煎3次(煎制时间参照中药药典),最后浓缩成1∶1和1∶2两种浓度,按正交设计(表1)将4种药物按2个浓度水平组成8组,每组5只动物。

  三、实验性癌前损害和癌的动物模型制备

  1. 动物来源:购于武汉市生物制品所,为叙利亚金黄地鼠(亦称仓鼠)。

  2. 动物分组:雄性仓鼠115只,均为7~8周龄,体重75~95g,平均体重83.9g,分为5组。1组:40只仓鼠,双侧颊囊涂擦0.5%DMBA丙酮液,吹干后,每只动物用灌胃针头灌入1023煎液1ml,其用量参照中药药典人的用量折数而来。每周实验3次,连续12周。2组:55只仓鼠,双侧颊囊涂擦0.5%的DMBA,8周后留12只动物继续涂药至12周,其余动物留作他用。3组:5只仓鼠,双侧颊囊涂丙酮液,灌蒸馏水1ml.4组:5只仓鼠,双侧颊囊涂丙酮液。5组:10只仓鼠,作为空白对照。

  四、观察内容

  1. 肉眼观察:每只仓鼠均编号,详细记录每次实验前糜烂、溃疡、增厚、粗糙、白色斑片或斑块、肿瘤及新生物等情况。

  2. 病理切片观察:1、2组动物在实验4、6周时取1/6的实验组织、8周时取1/2的实验组织、12周时取全部实验组织活检观察。

  结果

  一、白色斑片出现的时间及发生率

  1、2组在白色斑片出现的时间及发生率上无明显差异,均在实验第3周开始出现,至第6周时分别达95%和100%.

  二、肿瘤出现的时间及发生率

  1. 1、2组动物的比较:2组于实验第6周初开始长出肿瘤,而1组于实验第7周末才出现肿瘤,1组比2组肿瘤出现时间晚12d.第8周时,1组动物仅3个实验部位出现肿瘤,占4.3%;而2组有17.1%的实验部位长出肿瘤,两组间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12周时,1组的肿瘤发生率为46.7%,而2组则达100%,二者差异仍有高度显著性(P<0.01)。

 

  2. 1组正交设计的统计分析:为了挑选抑制肿瘤发生的最佳配方,我们采用直观法对实验12周时各组的非瘤发生率进行了统计分析(表1)。结果表明,在A(黄芪)、B(绞股蓝)、C(川芎)、D(含硒绿茶)4个主因素中,B、D的绝对值最大且相同,说明B、D的即期作用最大。从药物的两个浓度水平的作用来分析,B2>B1,D1>D2.从交互效应分析,虽然A药和C药不如B大,但A×C的交互效应却很大,D值为-33(以绝对值计)。交互效应的分析表明,A1C1和A2C2的交互效应最强(y值都是66.25)。由此得出抑制肿瘤发生或阻止肿瘤发生的最佳配方应是A1B2C1D1或A2B2C2D1。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