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执业医师生物化学:变构调节2

发布时间:2011-10-18 共1页



  2.机理��

  (1)一般变构酶分子上有二个以上的底物结合位点。当底物与一个亚基上的活性中心结合后,通过构象的改变,可增强其他亚基的活性中心与底物的结合,出现正协同效应(positive cooperative effect)。使其底物浓度曲线呈S形。即底物浓度低时,医学教,育网原创酶活性的增加较慢,底物浓度高到一定程度后,酶活性显著加强,最终达到最大值Vmax.多数情况下,底物对其变构酶的作用都表现正协同效应,但有时,一个底物与一个亚基的活性中心结合后,可降低其他亚基的活性中心与底物的结合,表现负协同效应(negative cooperative effect)。如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对NAD+的结合为负协同效应。

  (2)变构酶除活性中心外,存在着能与效应剂作用的亚基或部位,称调节亚基(或部位),效应剂与调节亚基以非共价键特异结合,可以改变调节亚基的构象,进而改变催化亚基的构象,从而改变酶活性。凡使酶医学教育 网原创活性增强的效应剂称变构激活剂(allosteric activitor),它能使上述S型曲线左移,饱和量的变构激活剂可将S形曲线转变为矩形双曲线。凡使酶活性减弱的效应剂称变构抑制剂(allosteric inhibitor),能使S形曲线右移。例如,ATP是磷酸果糖激酶的变构抑制剂,而ADP、AMP为其变构激活剂。

  (3)由于变构酶动力学不符合米-曼氏酶的动力学,所以当反应速度达到最大速度一半时的底物的浓度,不能用Km表示,而代之以K0.55表示。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