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病的治疗原则

发布时间:2011-10-18 共1页


     龋病治疗的目的在于终止病变过程,保护牙髓,恢复牙的形态、功能及美观,并维持与邻近软硬组织的正常生理解剖关系。其治疗原则是针对不同程度的龋损,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一)浅龋:
在牙冠部,釉质平滑面浅龋,仅有色泽改变,呈白垩状或黄褐色,探诊粗糙,而没有龋洞形成。首先应考虑再矿化治疗,或药物治疗,同时应采取控制菌斑的措施。窝沟的浅龋,应进行充填术。在牙颈部,有时釉质和牙骨质不相连接,牙本质直接暴露在口腔内,此处的龋坏虽然表浅,但属中龋,治疗应同中龋。在根面,牙骨质龋进展速度快,故浅龋也应及时治疗。

(二)中龋:
中龋时已形成明显的龋洞,除了不该保留的智齿、错位牙、多生牙及正畸治疗需要拔的牙外,都必须采用充填治疗或修复治疗。

(三)深龋:
深龋易和可复性牙髓炎及不可复性牙髓炎混淆,因此,在经过仔细询问病史,认真检查后诊断为深龋的患牙,应根据情况,做以下治疗:
1,龋洞洞底较深,由于修复性牙本质形成,距髓腔尚有一段距离,探诊洞底仅有酸痛而无较重的疼痛时,可用聚羧酸锌粘固粉垫底,再用永久性充填材料充填窝洞。
2,洞底深近髓,去腐过程中患者疼痛明显,为缓解治疗过程中对牙髓的刺激,使操作中所造成的牙髓的病理性变化得以恢复,可行安抚治疗(间接盖髓),进一步观察牙髓状态,二周后患者自觉无不适,牙髓活力正常,去除大部分暂封材料,用磷酸锌粘固粉垫底,再做永久充填。
3,洞底很深,去净腐质后仅剩极薄的牙本质,以至可透出髓腔的红色,或在髓角处有微小露髓孔,探诊极敏感,则可用氢氧化钙制剂敷于此处,行直接盖髓治疗,二周后,自觉无不适,牙髓活力正常,则除去大部暂封物,留下盖髓剂,磷酸锌粘固粉垫底,永久充填。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