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考试题库精编8

发布时间:2012-11-21 共1页

参 考 答 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C 3.C 4.D 5.A 6.A 7.B 8.A 9.A 10.A 11.C 12.B 13.C 14.D 15.D 16.B 17.A 18.D 19.B 20.D 21.C 22.A 23.A 24.A 25.C 26.A 27.A 28.C 29.B 30.D

二、多项选择题

1.ADE 2.AC 3.ABCD 4.ACDE 5.BCD 6.ABCD 7.BC 8AD 9.ABCD 10.ACD 11.ABCE 12.BCDE 13.BCDE 14ABDE 15.BCDE 16.ABCD 17.ABCDE 18ABC 19.ABC 20.ABCDE

三、填空题

1.凉血止血 收敛止血 化瘀止血

2.肺燥 胃热 肾虚

3.低热 高热

4.调神利窍,缓急止痛 祛邪活络 滋阴养血补虚

5.风寒湿热之邪 正气亏虚或先天不足

6.气血阴阳 五脏虚候

四、名词解释

1.咳嗽是由六淫外邪侵袭肺系,或脏腑功能失调,内伤及肺,肺气不清,失于宣肃所成,临床以咳嗽、咯痰为主要表现。若咳与嗽分别言之,则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一般痰声多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

2.胃痛,又称胃脘痛,是由外感邪气、内伤饮食情志、脏腑功能失调等导致气机郁滞、胃失所养,以上腹胃脘部近歧骨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3.呕吐是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胃中之物从口吐出的一种病证。一般以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无物有声谓之干呕。呕与吐常同时发生,很难截然分开,故并称为呕吐。

4.痹病指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机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5.颤震,亦称“颤振”或称“振掉”,是指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轻者仅有头摇或手足微颤,尚能坚持工作和生活自理,重者头部震摇大动,甚则有痉挛超转样动作,两手及上下肢颤动不止,或兼有项强、四肢拘急。

五、是非题

1.对 2.对 3.错 4.对 5.对 6.错 7.对 8.对 9.对 10.对

六、病例分析题

1.诊断:痢疾(湿热痢)

分析:饮食不洁,胃肠受损,湿热之邪由表入里,故见发热恶寒,头痛;湿热壅滞肠间,与肠中气血搏结,肠道传化失司,脂膜血络受损,腐败化为脓血则出现腹痛,里急后重,便下赤白粘液;口干口苦,肛门灼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湿热蕴结肠中之象。

治法:清肠化湿,调气和血。

方药:芍药汤加减:黄芩10g 芍药15g 炙甘草6g 黄连10g 大黄10g 槟榔10g 当归10g 木香5g(后下) 每日1剂,水煎服。

2.诊断:腹痛(瘀血阻滞)

分析:根据患者出现脐腹部位疼痛8个月的临床表现故诊断为腹痛。由于患者因外伤后致病,出现脐腹刺痛,疼痛固定,入夜更甚,舌质紫暗,脉涩,此乃属瘀血阻滞之证。由于瘀血阻滞腹内脏腑经络,故脐腹刺痛,疼痛固定,入夜更甚。瘀血属有形之实邪,故腹痛拒按。舌质紫暗,脉涩均为瘀血内阻之象。

治法:活血化瘀,和络止痛。

方药:少腹逐瘀汤加减。蒲黄10g 五灵脂10g 没药6g 当归12g 川芎10g 延胡索10g 赤芍10g 小回香10g 肉桂2g(另焗) 干姜5g 水煎服。

3.诊断:郁病(气郁化火)

分析:病者心情不畅,急躁易怒,神魂颠倒,胸胁胀痛等症;并有炒股失败,有思想郁愤等情志内伤史。符合郁病的诊断。由于炒股时心情紧张,失败后情绪郁愤,致肝气郁结,日久化火,肝火内郁,疏泄失度,故急躁易怒,胸闷胁痛;肝火上炎,循肝脉上行,则头痛目赤,头部烘热;肝火扰乱心神,则失眠,神魂颠倒;肝火横逆犯胃,则呕恶吞酸,口苦,食欲不振;肝火灼津,则口干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为肝郁化火之象。

治法:清肝泻火,解郁和胃。

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山栀10g 丹皮10g 柴胡10g 薄荷8g 当归10g 白芍15g 茯苓15g 吴茱萸3g 川连6g 夏枯草15g 龙胆草10g 枣仁10g 大黄6g 枳实10g 甘草6g 每日一剂,水煎服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