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1型题
1.患者2天前外出淋雨后,出现身热较著,恶风,汗出,头胀痛,咳嗽,口干咽燥,鼻塞流浊涕,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其诊断是
A.肺痈(初期)
B.感冒(风热证)
C.感冒(风寒证)
D.咳嗽(风热犯肺)
E.咳嗽(风寒袭肺)
正确答案:B 解题思路:淋雨后,出现身热较阴著,恶风,汗出,头胀痛,咳嗽,口于咽燥,鼻塞流浊涕,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均为风热证的表现。
2.患者女,20岁。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酸重,头昏重胀痛,咳嗽痰黏,鼻流浊涕,心烦,口渴,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治疗应首选
A.银翘散
B.桑菊饮
C.新加香薷饮
D.桑白皮汤
E.藿香正气散
正确答案:C 解题思路: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可以诊断患者为暑湿感冒,其基本病机是暑湿遏表,湿热伤中,表卫不和,肺气不清。治宜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功能清暑化热,用于夏月暑湿感冒。
3.患者,女,42岁。病人于2004年9月29日外出旅游,突发干咳少痰,咽干鼻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舌苔薄白而干,脉浮。治疗应首选
A.桑杏汤
B.麻黄汤
C.荆防败毒散
D.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E.杏苏散
正确答案:A 解题思路:患者以咳嗽为主症,伴有一系列燥邪伤阴的表现,因此诊断为风燥伤肺的咳嗽,以桑杏汤清宣凉润。
4.患者,女,45岁。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纳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明显增加,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质淡,苔白,脉细弱。其治法是
A.散寒化湿
B.清热利湿
C.消食导滞
D.健脾益气,化湿止泻
E.温肾健脾,固涩止泻
正确答案:D
5.患者,男,47岁。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发生口舌歪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舌强语謇,半身不遂,舌苔薄白,脉浮数。治疗应首选
A.真方白丸子
B.天麻钩藤饮
C.镇肝熄风汤
D.桃仁承气汤
E.羚角钩藤汤
正确答案:A
二、A3/A4型题
(6-9题共用题干)
吴某,48岁,12月20日初诊,症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鼻塞声重,时流清涕,咳嗽吐白痰,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
6.本病例辨证为
A.暑温伤表证
B.气虚感冒
C.风寒束表证
D.风寒夹湿证
E.表寒里热证
7.本病例的治法为
A.辛凉解表
B.辛温解表
C.益气解表
D.清宣解表
E.祛湿解表
8.本病例的代表方剂为
A.参苏饮
B.桑菊饮
C.荆防败毒散
D.银翘散
E.荆防达表汤
9.若患者感冒症状减轻后,仍有咳嗽,痰多色白,可加
A.贝母、前胡、杏仁
B.黄芩、知母、瓜蒌皮
C.沙参、天花粉、梨皮
D.石膏、麻黄
E.麦冬、百合
正确答案:6.C;7.B;8.E;9.A 解题思路:4.恶寒无汗,流清涕,吐白痰,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为风寒之象,以荆防达表汤治疗,加贝母、前胡、杏仁以理气化痰较为妥当。
(10-11题共用题干)
男,49岁。腹大坚满半月,脘腹撑急,面目皮肤俱黄,烦热口苦,渴不欲饮,小便赤涩,大便溏垢,舌尖红,苔黄腻,脉弦数。
10.本例最可能的病证是
A.热重于湿型黄疸
B.湿重于热型黄疸
C.湿热蕴结型臌胀
D.气滞湿阻型臌胀
E.寒湿困脾型臌胀
11.本例的代表方药是
A.茵陈蒿汤
B.茵陈四苓汤加味或甘露消毒丹
C.实脾饮
D.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
E.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
正确答案:10.C;11.D 解题思路:1.腹大坚满半月,脘腹撑急为臌胀的临床特点;烦热口苦,是热盛伤津之象;渴不欲饮是因水湿停内,故渴不欲饮;小便赤涩,大便溏垢,舌尖红,苔黄腻,脉弦数均为湿热蕴结的表现。
2.中满分消丸有清热化湿,行气利水作用,适用于湿热蕴结,脾气阻滞所致胀满;面目皮肤俱黄,是湿热黄疸的特点,故又用茵陈蒿汤清泄湿热,通便退黄,用于湿热黄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