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耳鼻咽喉科主治医师考试气管食管科学考试试题四

发布时间:2012-03-26 共1页

 气管、支气管异物
一、A1型题:(最佳单项选择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异物被吸入气管后,最先发生的症状是 
A.呼吸困难
B.剧烈呛咳、憋气、面色青紫
C.肺听诊啰音、哮鸣音
D.听诊声门下拍击音
E.心力衰竭 
 
 
 
正确答案:B 解题思路:异物被吸入的瞬间,气管黏膜受到刺激,患者立刻出现保护性反射,剧烈呛咳,引起反射性痉挛以至憋气,因缺氧而面色青紫。若异物较小,贴于气管壁则上述症状减轻。 
 
2.对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描述,错误的是 
A.较大的气管异物可引起窒息
B.气管异物时双肺听诊呼吸音一致
C.支气管异物可引起肺气肿和肺不张
D.支气管异物长期存在可引起支气管肺炎
E.支气管异物的取出法首选直达喉镜下"守株待兔"法 
 
 
 
正确答案:E 解题思路:取支气管异物,必须将支气管镜插入支气管,接近异物并用适当异物钳夹住取出。因距声门较远,用等待患者将异物咳出的"守株待兔"法,一方面增加危险性,另一方面成功概率很小。 
 
3.气管、支气管异物最常见的是  (    ) 
A.植物类
B.动物类异物
C.金属类异物
D.化学类制品
E.内生性异物 
 
 
 
正确答案:A 
 
4.下列哪项检查对食管异物的确诊最重要?  (    ) 
A.误吞异物病史
B.间接喉镜检查
C.纤维喉镜检查
D.食管镜检查
E.X线摄片 
 
 
 
正确答案:D 
 
5.阻塞性肺气肿X线透视所见,下列哪项不对  (    ) 
A.呼气时心脏和纵隔向健侧
B.吸气时心脏和纵隔向患侧
C.病侧横膈平坦,活动度较健侧差
D.病侧肺部透亮度降低
E.病侧肺部透亮度增加 
 
 
 
正确答案:D 
 
二、B1型题:(标准配伍题)以下提供若干组考题,每组考题共用在考题前列出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与问题关系最密切的答案。 
(6-10题共用备选答案) 
A.梨状窝积液
B.致命性出血
C.X线显影可确定异物位置、形状、大小
D.食管钡棉透视常可诊断
E.呼吸困难或窒息 
 答案 A B C D E 6.小儿食管入口较大的非金属类异物可引起 
  答案 A B C D E 7.食管入口鱼刺及小骨片类异物 
  答案 A B C D E 8.食管中段异物常发生 
  答案 A B C D E 9.金属类异物 
  答案 A B C D E 10.食管上段异物伴吞咽困难者,检查常可见 
 
 
 
正确答案:6.E,7.D,8.B,9.C,10.A 
 
(11-14题共用备选答案) 
A.异物进入期
B.安静期
C.刺激与炎症期
D.并发症期
E.后遗症期
气管异物出现以下临床表现各应属于 
 答案 A B C D E 11.剧烈咳嗽及憋气甚至窒息  (    ) 
  答案 A B C D E 12.无症状或仅有轻微咳嗽及喘鸣  (    ) 
  答案 A B C D E 13.咳喘、痰多  (    ) 
  答案 A B C D E 14.出现肺不张、肺气肿  (    ) 
 
 
 
正确答案:11.A,12.B,13.C,14.D 
 
三、X型题:(多选题)由一个题干和A、B、C、D、E五个备选答案组成,题干在前,选项在后。要求考生从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或二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5.与气管、支气管异物引起的病理反应有关的是 
A.患者的年龄
B.异物的形状
C.异物的大小
D.异物的停留时间
E.异物的性质 
 
 
 
正确答案:BCDE 
 
16.误吞异物后,根据吞咽疼痛部位判断异物位置哪些项是正确的?  (    ) 
A.无明显疼痛,可以判断无食管异物
B.颈根部或胸骨上窝疼痛一般可判断异物位于食管上段
C.胸骨后疼痛,异物可能位于食管下段
D.背部疼痛,异物可能位于食管中段
E.咽部疼痛,异物可能位于咽部 
 
 
 
正确答案:BDE 
 
17.食管异物的预防,下列哪几项是正确的  (    ) 
A.进食不宜过于匆忙
B.睡眠前应取下义齿
C.老年人配戴义齿,进食时尤应当心
D.昏迷病人有义齿可以不必取下
E.全身麻醉病人应取下义齿 
 
 
 
正确答案:ABCE 
 
18.气管异物发生的原因包括 
A.幼儿牙齿发育不全,咀嚼功能差
B.喉的保护性反射功能不全
C.婴幼儿声门较小声门下组织疏松
D.昏迷患者吞咽功能不全
E.鼻腔异物滑落 
 
 
 
正确答案:ABDE 
 
19.气管异物临床表现有的是  (    ) 
A.剧烈呛咳、憋气
B.拍击音
C.窒息
D.哮鸣音
E.两肺呼吸音不一致 
 
 
 
正确答案:ABCD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