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5-07 共1页
《诸病源候论・妇人妊娠病诸候》称胎萎不长为“胎萎”。
胎萎不长多因母体气血虚弱,脾肾不足或孕后将养失宜以致胎失所养所致。以妊娠四、五个月后,孕妇子宫增大明显小于正常妊娠月份,胎儿存活而生长迟缓为主要表现的妊娠疾病。
本病常见于西医学所说的胎儿宫内生长迟缓。
[诊断依据]
1.腹部增大缓慢,明显小于妊娠月份。
2.认真核对预产期,如记不清者可按以下五项综合估测预产期。
(1)妊娠试验阳性出现的时间一般为停经40天左右。百分百考试网搜集整理
(2)早孕反应出现的时间一般为停经40天左右。
(3)首次妇科检查子宫大小是否与孕月相符合。
(4)初次胎转动时间一般在孕18~20周。
(5)初次听到胎心音时间一般在孕18~20周。
3.产前检查:
(1)宫高的测定:若宫底高度连续两次(相隔1周以上)测量小于第10百分位数,应疑为胎萎不长。
(2)体重测量:3次连续产前检查体重不增加,孕未期每周体重不增加反而减少。
3.B超检查:
(1)孕36周前,儿头双项径每周增大小于2mm,若增长大于4mm,可排除胎萎不长。
(2)孕32周后,胎儿腹径小于双顶径,高度怀疑为不对称型胎萎不长,若头围、腹围均小于正常,为对称型胎萎不长。
(3)羊水量极少时,半数以上为胎萎不长。
(4)脐动脉及子宫胎盘血流速度波型异常时,应高度怀疑胎萎不长。
[辨证论治]
1.气血两虚证:胎儿小于正常妊娠月份,神疲食少,面色淡胱白,妊娠后期胎动缓慢无力,唇舌色淡,脉细滑。益气养血。
2.胞宫虚寒证:胎儿小于正常妊娠月份,小腹冷痛,食少脘痞,小便清长,大便溏薄,畏冷肢凉,舌淡苔白,脉沉迟。温阳散寒。
3.胞宫血热证:胎儿小于正常妊娠月份,心烦失眠,口苦口干,便秘尿黄,或有阴道见红,舌红绛,苔黄干,脉滑数。清热凉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