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5-07 共1页
《外临床必读》称绝经前后诸症为经断前后诸症。
绝经前后诸症多因肾气渐衰,天癸将竭,阴阳失调所致。以妇女在绝经前后,或轻或重、或久或暂出现月经紊乱,烘热汗出,头晕耳鸣,失眠健忘,心悸,烦躁易怒,浮肿便溏,皮肤燥痒等为常见表现的妇科疾病。
本病类似现代医学所说的妇女更年期综合征。
[诊断依据]
1.发病年龄一般在45~55岁绝经前后。
2.见有月经紊乱,潮热面红,烘热汗出,头晕耳鸣,失眠健忘,心悸,情绪激动,情志异常,皮肤麻木燥痒,浮肿便溏等症。
[鉴别诊断]
1.脏躁:情志的异常不独见于绝经前后妇女。
2.百合病:神志恍惚,行、卧、饮食等皆觉不适,不独见于绝经前后,而多继发于急性热病,或中毒、脑部疾患之后。百分百考试网搜集整理
3.瘿气:有多食易饥,眼突手颤等症,甲状腺摄(131)碘、PBI及T3、T4、甲状腺同位素扫描检查有特异性改变。
4.风眩、虚眩:多有血压改变,不一定在绝经期发病。
[辨证论治]
1.肝肾阴虚阳亢证:月经提前,量多色红,或淋漓不尽,烘热汗出,五心烦热,急躁易怒,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滋阴潜阳。
2.心肾阴虚证:月经周期前后不定,经量少,色红质稠,心悸不宁,烦躁失眠,多梦健忘,腰膝酸软,盗汗,口干,便结,舌红苔少,脉细数。滋养心肾。
3.肝郁血虚证:心慌心悸,失眠,胸闷乳胀,情绪抑郁,孤僻多疑,或皮肤瘙痒有蚁行感,舌淡苔薄,脉细弦。疏肝养血。
4.气血两虚证:经期紊乱,经少色淡,心慌气短,自汗,多梦健忘,胆怯易惊,头晕面白,食少腹胀,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弱。补益气血。
5.脾肾阳虚证:经期紊乱,经量或多或少,色淡质稀,精神萎靡,腰酸肢冷,食少便溏,或面目浮肿,夜尿频多,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温补脾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