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中医内科学历年真题五

发布时间:2014-12-29 共1页

 历年真题考点评析(A2型题1)
一、A2型题:每一道考题是以一个小案例出现的,其下面都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患者始恶寒发热,咳嗽,咳白色粘痰,痰量逐渐增多,胸痛,咳则尤甚,呼吸不利,口干鼻燥,苔薄黄,脉浮数。应诊断为 
A.风热咳嗽
B.燥热咳嗽
C.初期肺痈
D.风热感冒
E.成痈期肺痈 
 
 
 
正确答案:C 解题思路:考点:
1.肺痈是指由于热毒瘀结于肺,以致肺叶生疮,肉败血腐,形成脓疡,以发热,咳嗽,胸痛,咯吐腥臭浊痰,甚则咯吐脓血痰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2.病因病机:(1)感受外邪,多为风热外邪。(2)痰热素盛。(3)正气虚弱,外邪易乘虚侵袭,是致病的重要内因。(4)病位在肺,病理性质属实、属热。成痈化脓的病理基础,主要在热壅血瘀。(5)初期出现恶寒、发热、咳嗽等肺卫表证。成痈期现高热,振寒、咳嗽、气急、胸痛等痰瘀热毒蕴肺的证候。溃脓期排出大量腥臭脓痰或脓血痰。恢复期邪毒渐尽,病情趋向好转,但因肺体损伤,故可见邪去正虚,阴伤气耗的病理过程。
3.临床表现:热毒瘀结,血败肉腐成痈所引起的肺痈症状,如发热,咳嗽、胸痛,咯吐腥臭浊痰,甚则脓血痰等,是肺痈的临床表现特征。
4.验痰:脓血浊痰吐入水中,沉者是痈脓,浮者是痰;口啖生黄豆或生豆汁不觉有腥味者,便为肺痈。
5.鉴别诊断:(1)风温:风温初起以发热,咳嗽,烦渴或伴气急胸痛为特征,与肺痈初期颇难鉴别。但风温经及时正确治疗,一般邪在气分即解,多在1周内身热下降,病情向愈。如病经1周,身热不退或更盛,或退而复升,咯吐浊痰腥臭,胸痛不解,应考虑肺痈的可能。(2)其他痰热蕴肺证。
6.辨证要点:(1)本病为热毒瘀结于肺,但应辨别痰、热、毒、瘀的主次及注意有无气阴的伤耗。(2)辨别病期。
7.治疗原则:清热散结,解毒排脓以祛邪,是治疗肺痈的基本原则。忌用辛温发散之品以退热。同时,亦不宜早投补敛之剂,以免助邪资寇。
8.分证论治:初期,清热散邪;银翘散。成痈期,清肺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溃脓期,排脓解毒;加味桔梗汤。恢复期,益气养阴清肺;沙参清肺汤合竹叶石膏汤。
9.转归预后:溃脓期是病情顺逆的转折期,其关键在于脓液能否通畅排出。 
 
2.女性,1个月来经常咳嗽,咳白色粘痰,平素喜食辛辣之品,近3天来,突发寒战,高热,呼吸气促,胸痛,咳嗽,吐黄色浊痰,稍有腥味,口干咽燥,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当诊断为 
A.肺痈成痈期
B.肺痈溃脓期
C.喘证之痰热蕴肺
D.肺痈初期
E.痰热咳嗽 
 
 
 
正确答案:A 解题思路:考点:
1.肺痈是指由于热毒瘀结于肺,以致肺叶生疮,肉败血腐,形成脓疡,以发热,咳嗽,胸痛,咯吐腥臭浊痰,甚则咯吐脓血痰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2.病因病机:(1)感受外邪,多为风热外邪。(2)痰热素盛。(3)正气虚弱,外邪易乘虚侵袭,是致病的重要内因。(4)病位在肺,病理性质属实、属热。成痈化脓的病理基础,主要在热壅血瘀。(5)初期出现恶寒、发热、咳嗽等肺卫表证。成痈期现高热,振寒、咳嗽、气急、胸痛等痰瘀热毒蕴肺的证候。溃脓期排出大量腥臭脓痰或脓血痰。恢复期邪毒渐尽,病情趋向好转,但因肺体损伤,故可见邪去正虚,阴伤气耗的病理过程。
3.临床表现:热毒瘀结,血败肉腐成痈所引起的肺痈症状,如发热,咳嗽、胸痛,咯吐腥臭浊痰,甚则脓血痰等,是肺痈的临床表现特征。
4.验痰:脓血浊痰吐入水中,沉者是痈脓,浮者是痰;口啖生黄豆或生豆汁不觉有腥味者,便为肺痈。
5.鉴别诊断:(1)风温:风温初起以发热,咳嗽,烦渴或伴气急胸痛为特征,与肺痈初期颇难鉴别。但风温经及时正确治疗,一般邪在气分即解,多在1周内身热下降,病情向愈。如病经1周,身热不退或更盛,或退而复升,咯吐浊痰腥臭,胸痛不解,应考虑肺痈的可能。(2)其他痰热蕴肺证。
6.辨证要点:(1)本病为热毒瘀结于肺,但应辨别痰、热、毒、瘀的主次及注意有无气阴的伤耗。(2)辨别病期。
7.治疗原则:清热散结,解毒排脓以祛邪,是治疗肺痈的基本原则。忌用辛温发散之品以退热。同时,亦不宜早投补敛之剂,以免助邪资寇。
8.分证论治:初期,清热散邪;银翘散。成痈期,清肺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溃脓期,排脓解毒;加味桔梗汤。恢复期,益气养阴清肺;沙参清肺汤合竹叶石膏汤。
9.转归预后:溃脓期是病情顺逆的转折期,其关键在于脓液能否通畅排出。 
 
3.患者咳嗽发热,胸痛,咳时尤甚,吐痰腥臭,咳吐脓血,应诊断为 
A.咳嗽
B.肺痨
C.肺胀
D.肺痈
E.肺痿 
 
 
 
正确答案:D 解题思路:考点:
1.肺痈是指由于热毒瘀结于肺,以致肺叶生疮,肉败血腐,形成脓疡,以发热,咳嗽,胸痛,咯吐腥臭浊痰,甚则咯吐脓血痰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2.病因病机:(1)感受外邪,多为风热外邪。(2)痰热素盛。(3)正气虚弱,外邪易乘虚侵袭,是致病的重要内因。(4)病位在肺,病理性质属实、属热。成痈化脓的病理基础,主要在热壅血瘀。(5)初期出现恶寒、发热、咳嗽等肺卫表证。成痈期现高热,振寒、咳嗽、气急、胸痛等痰瘀热毒蕴肺的证候。溃脓期排出大量腥臭脓痰或脓血痰。恢复期邪毒渐尽,病情趋向好转,但因肺体损伤,故可见邪去正虚,阴伤气耗的病理过程。
3.临床表现:热毒瘀结,血败肉腐成痈所引起的肺痈症状,如发热,咳嗽、胸痛,咯吐腥臭浊痰,甚则脓血痰等,是肺痈的临床表现特征。
4.验痰:脓血浊痰吐入水中,沉者是痈脓,浮者是痰;口啖生黄豆或生豆汁不觉有腥味者,便为肺痈。
5.鉴别诊断:(1)风温:风温初起以发热,咳嗽,烦渴或伴气急胸痛为特征,与肺痈初期颇难鉴别。但风温经及时正确治疗,一般邪在气分即解,多在1周内身热下降,病情向愈。如病经1周,身热不退或更盛,或退而复升,咯吐浊痰腥臭,胸痛不解,应考虑肺痈的可能。(2)其他痰热蕴肺证。
6.辨证要点:(1)本病为热毒瘀结于肺,但应辨别痰、热、毒、瘀的主次及注意有无气阴的伤耗。(2)辨别病期。
7.治疗原则:清热散结,解毒排脓以祛邪,是治疗肺痈的基本原则。忌用辛温发散之品以退热。同时,亦不宜早投补敛之剂,以免助邪资寇。
8.分证论治:初期,清热散邪;银翘散。成痈期,清肺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溃脓期,排脓解毒;加味桔梗汤。恢复期,益气养阴清肺;沙参清肺汤合竹叶石膏汤。
9.转归预后:溃脓期是病情顺逆的转折期,其关键在于脓液能否通畅排出。 
 
4.咳吐大量脓血痰,或如米粥,腥臭异常,有时咯血,胸中烦满而痛,证属 
A.肺痈成痈期
B.初期
C.溃脓期
D.恢复期
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C 解题思路:考点:
1.肺痈是指由于热毒瘀结于肺,以致肺叶生疮,肉败血腐,形成脓疡,以发热,咳嗽,胸痛,咯吐腥臭浊痰,甚则咯吐脓血痰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2.病因病机:(1)感受外邪,多为风热外邪。(2)痰热素盛。(3)正气虚弱,外邪易乘虚侵袭,是致病的重要内因。(4)病位在肺,病理性质属实、属热。成痈化脓的病理基础,主要在热壅血瘀。(5)初期出现恶寒、发热、咳嗽等肺卫表证。成痈期现高热,振寒、咳嗽、气急、胸痛等痰瘀热毒蕴肺的证候。溃脓期排出大量腥臭脓痰或脓血痰。恢复期邪毒渐尽,病情趋向好转,但因肺体损伤,故可见邪去正虚,阴伤气耗的病理过程。
3.临床表现:热毒瘀结,血败肉腐成痈所引起的肺痈症状,如发热,咳嗽、胸痛,咯吐腥臭浊痰,甚则脓血痰等,是肺痈的临床表现特征。
4.验痰:脓血浊痰吐入水中,沉者是痈脓,浮者是痰;口啖生黄豆或生豆汁不觉有腥味者,便为肺痈。
5.鉴别诊断:(1)风温:风温初起以发热,咳嗽,烦渴或伴气急胸痛为特征,与肺痈初期颇难鉴别。但风温经及时正确治疗,一般邪在气分即解,多在1周内身热下降,病情向愈。如病经1周,身热不退或更盛,或退而复升,咯吐浊痰腥臭,胸痛不解,应考虑肺痈的可能。(2)其他痰热蕴肺证。
6.辨证要点:(1)本病为热毒瘀结于肺,但应辨别痰、热、毒、瘀的主次及注意有无气阴的伤耗。(2)辨别病期。
7.治疗原则:清热散结,解毒排脓以祛邪,是治疗肺痈的基本原则。忌用辛温发散之品以退热。同时,亦不宜早投补敛之剂,以免助邪资寇。
8.分证论治:初期,清热散邪;银翘散。成痈期,清肺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溃脓期,排脓解毒;加味桔梗汤。恢复期,益气养阴清肺;沙参清肺汤合竹叶石膏汤。
9.转归预后:溃脓期是病情顺逆的转折期,其关键在于脓液能否通畅排出。 
 
5.男性,27岁。阵寒,继而壮热,咳嗽气急,咳吐黄绿色浊痰,腥臭味,胸痛不得转侧,口干咽燥,苔黄腻,脉滑数。此属何证 
A.外感发热
B.痰热咳嗽
C.心痛
D.肺痈
E.喘证 
 
 
 
正确答案:D 解题思路:考点:
1.肺痈是指由于热毒瘀结于肺,以致肺叶生疮,肉败血腐,形成脓疡,以发热,咳嗽,胸痛,咯吐腥臭浊痰,甚则咯吐脓血痰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2.病因病机:(1)感受外邪,多为风热外邪。(2)痰热素盛。(3)正气虚弱,外邪易乘虚侵袭,是致病的重要内因。(4)病位在肺,病理性质属实、属热。成痈化脓的病理基础,主要在热壅血瘀。(5)初期出现恶寒、发热、咳嗽等肺卫表证。成痈期现高热,振寒、咳嗽、气急、胸痛等痰瘀热毒蕴肺的证候。溃脓期排出大量腥臭脓痰或脓血痰。恢复期邪毒渐尽,病情趋向好转,但因肺体损伤,故可见邪去正虚,阴伤气耗的病理过程。
3.临床表现:热毒瘀结,血败肉腐成痈所引起的肺痈症状,如发热,咳嗽、胸痛,咯吐腥臭浊痰,甚则脓血痰等,是肺痈的临床表现特征。
4.验痰:脓血浊痰吐入水中,沉者是痈脓,浮者是痰;口啖生黄豆或生豆汁不觉有腥味者,便为肺痈。
5.鉴别诊断:(1)风温:风温初起以发热,咳嗽,烦渴或伴气急胸痛为特征,与肺痈初期颇难鉴别。但风温经及时正确治疗,一般邪在气分即解,多在1周内身热下降,病情向愈。如病经1周,身热不退或更盛,或退而复升,咯吐浊痰腥臭,胸痛不解,应考虑肺痈的可能。(2)其他痰热蕴肺证。
6.辨证要点:(1)本病为热毒瘀结于肺,但应辨别痰、热、毒、瘀的主次及注意有无气阴的伤耗。(2)辨别病期。
7.治疗原则:清热散结,解毒排脓以祛邪,是治疗肺痈的基本原则。忌用辛温发散之品以退热。同时,亦不宜早投补敛之剂,以免助邪资寇。
8.分证论治:初期,清热散邪;银翘散。成痈期,清肺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溃脓期,排脓解毒;加味桔梗汤。恢复期,益气养阴清肺;沙参清肺汤合竹叶石膏汤。
9.转归预后:溃脓期是病情顺逆的转折期,其关键在于脓液能否通畅排出。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