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真题考点评析(A2型题3)
一、A2型题:每一道考题是以一个小案例出现的,其下面都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腹大坚满,脘腹胀急,烦热口苦,渴不欲饮,或有面目皮肤发黄,小便赤涩,大便秘结或溏垢,舌边尖红,苔黄腻或兼灰黑,脉象弦数。治疗方剂首选
A.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加减
B.六味地黄丸合一贯煎加减
C.附子理苓汤或济生肾气丸加减
D.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
E.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加减
正确答案:E 解题思路:考点:
1.鼓胀系指肝病日久,肝脾肾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水停于腹中所导致的以腹胀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暴露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2.病因病机:(1)情志所伤、酒食不节、感染血吸虫、黄疸、积证失治、脾肾亏虚等因素引发或加重鼓胀。(2)病变脏腑涉及肝脾肾,气、血、水也常相因为病。(3)本虚标实,虚实并见为本病的主要病机特点。(4)鼓胀的病变部位在肝、脾、肾,基本病机是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水停于腹中。
3.临床表现:初起脘腹作胀,腹渐胀大,按之柔软,食后尤甚,叩之呈鼓音及移动性浊音。继则腹部胀满膨隆,高于胸部,仰卧位时腹部胀满以两侧为甚,按之如囊裹水,病甚者腹部膨隆坚满,脐突皮光,
四肢消瘦,或肢体浮肿。皮色苍黄,腹部青筋暴露,颈胸部可见赤丝血缕,手部可现肝掌。危重阶段尚可见吐血便血,神昏,痉厥等象。
4.鉴别诊断:(1)水肿病是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引起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的一种病证。(2)肠覃是一种小腹内生长肿物,而月经又能按时来潮的病证,类似卵巢囊肿。
5.辨证要点:(1)辨缓急。(2)辨虚实的主次。(3)辨气滞、血瘀、水停的主次。
6.治疗原则:治疗以攻补兼施为原则,实证为主则着重祛邪治标,虚证为主则侧重扶正补虚。
7.分证论治:(1)气滞湿阻:疏肝理气,健脾利水,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2)寒湿困脾:温中健脾,行气利水,实脾饮。(3)湿热蕴结:清热利湿,攻下逐水,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舟车丸。(4)肝脾血瘀:活血化瘀,行气利水,调营饮。(5)脾肾阳虚:温补脾肾,化气行水,附子理中丸合五苓散、济生肾气丸。(6)肝肾阴虚:滋养肝肾,凉血化瘀,六味地黄丸或一贯煎合膈下逐瘀汤。(7)鼓胀出血:清胃泻火,化瘀止血,泻心汤合十灰散。(8)鼓胀神昏:清心开窍,安官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或用醒脑静注射液。
2.腹大胀满,或见青筋暴露,面色晦滞,唇紫,口干而燥,心烦失眠,时或鼻衄,牙龈出血,小便短少,舌质红绛少津,苔少或光剥,脉弦细数。治疗方法首选
A.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
B.生脉散合人参养营汤
C.黄连阿胶汤合一贯煎
D.八珍汤合化积丸加减
E.六味地黄丸合一贯煎加减
正确答案:E 解题思路:考点:
1.鼓胀系指肝病日久,肝脾肾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水停于腹中所导致的以腹胀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暴露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2.病因病机:(1)情志所伤、酒食不节、感染血吸虫、黄疸、积证失治、脾肾亏虚等因素引发或加重鼓胀。(2)病变脏腑涉及肝脾肾,气、血、水也常相因为病。(3)本虚标实,虚实并见为本病的主要病机特点。(4)鼓胀的病变部位在肝、脾、肾,基本病机是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水停于腹中。
3.临床表现:初起脘腹作胀,腹渐胀大,按之柔软,食后尤甚,叩之呈鼓音及移动性浊音。继则腹部胀满膨隆,高于胸部,仰卧位时腹部胀满以两侧为甚,按之如囊裹水,病甚者腹部膨隆坚满,脐突皮光,
四肢消瘦,或肢体浮肿。皮色苍黄,腹部青筋暴露,颈胸部可见赤丝血缕,手部可现肝掌。危重阶段尚可见吐血便血,神昏,痉厥等象。
4.鉴别诊断:(1)水肿病是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引起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的一种病证。(2)肠覃是一种小腹内生长肿物,而月经又能按时来潮的病证,类似卵巢囊肿。
5.辨证要点:(1)辨缓急。(2)辨虚实的主次。(3)辨气滞、血瘀、水停的主次。
6.治疗原则:治疗以攻补兼施为原则,实证为主则着重祛邪治标,虚证为主则侧重扶正补虚。
7.分证论治:(1)气滞湿阻:疏肝理气,健脾利水,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2)寒湿困脾:温中健脾,行气利水,实脾饮。(3)湿热蕴结:清热利湿,攻下逐水,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舟车丸。(4)肝脾血瘀:活血化瘀,行气利水,调营饮。(5)脾肾阳虚:温补脾肾,化气行水,附子理中丸合五苓散、济生肾气丸。(6)肝肾阴虚:滋养肝肾,凉血化瘀,六味地黄丸或一贯煎合膈下逐瘀汤。(7)鼓胀出血:清胃泻火,化瘀止血,泻心汤合十灰散。(8)鼓胀神昏:清心开窍,安官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或用醒脑静注射液。
3.左某,男,45岁。患慢性肝炎10余年。近一周来出现腹胀大,按之不坚,胁下胀满疼痛,纳食减少,食后作胀,暖气不爽,小便短少,苔白腻,脉弦。此时治疗宜用
A.柴胡疏肝散
B.五苓散
C.胃苓汤
D.调营饮
E.中满分消丸
正确答案:A 解题思路:考点:
1.鼓胀系指肝病日久,肝脾肾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水停于腹中所导致的以腹胀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暴露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2.病因病机:(1)情志所伤、酒食不节、感染血吸虫、黄疸、积证失治、脾肾亏虚等因素引发或加重鼓胀。(2)病变脏腑涉及肝脾肾,气、血、水也常相因为病。(3)本虚标实,虚实并见为本病的主要病机特点。(4)鼓胀的病变部位在肝、脾、肾,基本病机是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水停于腹中。
3.临床表现:初起脘腹作胀,腹渐胀大,按之柔软,食后尤甚,叩之呈鼓音及移动性浊音。继则腹部胀满膨隆,高于胸部,仰卧位时腹部胀满以两侧为甚,按之如囊裹水,病甚者腹部膨隆坚满,脐突皮光,
四肢消瘦,或肢体浮肿。皮色苍黄,腹部青筋暴露,颈胸部可见赤丝血缕,手部可现肝掌。危重阶段尚可见吐血便血,神昏,痉厥等象。
4.鉴别诊断:(1)水肿病是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引起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的一种病证。(2)肠覃是一种小腹内生长肿物,而月经又能按时来潮的病证,类似卵巢囊肿。
5.辨证要点:(1)辨缓急。(2)辨虚实的主次。(3)辨气滞、血瘀、水停的主次。
6.治疗原则:治疗以攻补兼施为原则,实证为主则着重祛邪治标,虚证为主则侧重扶正补虚。
7.分证论治:(1)气滞湿阻:疏肝理气,健脾利水,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2)寒湿困脾:温中健脾,行气利水,实脾饮。(3)湿热蕴结:清热利湿,攻下逐水,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舟车丸。(4)肝脾血瘀:活血化瘀,行气利水,调营饮。(5)脾肾阳虚:温补脾肾,化气行水,附子理中丸合五苓散、济生肾气丸。(6)肝肾阴虚:滋养肝肾,凉血化瘀,六味地黄丸或一贯煎合膈下逐瘀汤。(7)鼓胀出血:清胃泻火,化瘀止血,泻心汤合十灰散。(8)鼓胀神昏:清心开窍,安官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或用醒脑静注射液。
4.患者咽中不适,如有物梗阻,胸中闷塞,精神抑郁则症状加重,舌苔白腻,脉沉弦而滑。其证候是
A.肝气郁结
B.气血郁滞
C.痰热内蕴
D.痰瘀互结
E.痰气郁结
正确答案:E 解题思路:考点:
1.郁病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2.病因病机:(1)情志内伤是郁病的致病原因,也与机体本身的状况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机体的"脏气弱"是郁病发病的内在因素。(2)病机主要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及脏腑阴阳气血失调。
3.临床表现:发病缓慢,发病前均有一个情志不舒或思虑过度的过程。气郁症状,如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胁胀满疼痛等,为郁病的各种证型所共有,在气郁的基础上继发其他郁滞,则出现相应的症状,如血郁、火郁、食郁、湿郁、痰郁。脏躁、梅核气是郁病中具有特征性的证候。
4.鉴别诊断:(1)梅核气应注意和虚火喉痹相鉴别。梅核气多见于青中年女性,因情志抑郁而起病,自觉咽中有物梗塞,但无咽痛及吞咽困难,咽中梗塞的感觉与情绪波动有关,在心情愉快、工作繁忙时,症状可减轻或消失,而当心情抑郁或注意力集中于咽部时,则梗塞感觉加重。虚火喉痹则以青中年男性发病较多,多因感冒,长期烟酒及嗜食辛辣食物而引发,咽部除有异物感外,尚觉咽干、灼热、咽痒。咽部症状与情绪无关,但过度辛劳或感受外邪则易加剧。(2)脏躁癫病相鉴别。脏躁多发于青中年妇女,在精神因素的刺激下呈间歇性发作,发作时症状轻重常受暗示影响,在不发作时可如常人。而癫病则多发于青壮年,男女发病率无显著差别,病程迁延,心神失常的症状极少自行缓解。
5.辨证要点:(1)辨明受病脏腑与六郁的关系。(2)辨别证候虚实。
6.治疗原则:理气开郁、调畅气机、怡情易性是治疗郁病的基本原则。郁病一般用药不宜峻猛。
7.分证论治:(1)肝气郁结:疏肝解郁,理气畅中,柴胡疏肝散。(2)气郁化火:疏肝解郁,清肝泻火,丹栀逍遥散。(3)血行郁滞:活血化瘀,理气解郁,血府逐瘀汤。(4)痰气郁结:行气开郁,化痰散结,半夏厚朴汤。(5)心神惑乱:甘润缓急,养心安神,甘麦大枣汤。(6)心脾两虚:健脾养心,补益气血,归脾汤。(7)心阴亏虚:滋阴养血,补心安神,天王补心丹。(8)肝阴亏虚:滋养阴精,补益肝肾,滋水清肝饮。
5.黄某,女,35岁。刻下见咽中不适,如有物梗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胸中窒闷,且兼胁痛,呕恶,口苦,苔黄而腻,脉滑数。方药可用
A.二陈汤
B.涤痰汤
C.温胆汤
D.半夏厚朴汤
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C 解题思路:考点:
1.郁病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2.病因病机:(1)情志内伤是郁病的致病原因,也与机体本身的状况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机体的"脏气弱"是郁病发病的内在因素。(2)病机主要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及脏腑阴阳气血失调。
3.临床表现:发病缓慢,发病前均有一个情志不舒或思虑过度的过程。气郁症状,如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胁胀满疼痛等,为郁病的各种证型所共有,在气郁的基础上继发其他郁滞,则出现相应的症状,如血郁、火郁、食郁、湿郁、痰郁。脏躁、梅核气是郁病中具有特征性的证候。
4.鉴别诊断:(1)梅核气应注意和虚火喉痹相鉴别。梅核气多见于青中年女性,因情志抑郁而起病,自觉咽中有物梗塞,但无咽痛及吞咽困难,咽中梗塞的感觉与情绪波动有关,在心情愉快、工作繁忙时,症状可减轻或消失,而当心情抑郁或注意力集中于咽部时,则梗塞感觉加重。虚火喉痹则以青中年男性发病较多,多因感冒,长期烟酒及嗜食辛辣食物而引发,咽部除有异物感外,尚觉咽干、灼热、咽痒。咽部症状与情绪无关,但过度辛劳或感受外邪则易加剧。(2)脏躁癫病相鉴别。脏躁多发于青中年妇女,在精神因素的刺激下呈间歇性发作,发作时症状轻重常受暗示影响,在不发作时可如常人。而癫病则多发于青壮年,男女发病率无显著差别,病程迁延,心神失常的症状极少自行缓解。
5.辨证要点:(1)辨明受病脏腑与六郁的关系。(2)辨别证候虚实。
6.治疗原则:理气开郁、调畅气机、怡情易性是治疗郁病的基本原则。郁病一般用药不宜峻猛。
7.分证论治:(1)肝气郁结:疏肝解郁,理气畅中,柴胡疏肝散。(2)气郁化火:疏肝解郁,清肝泻火,丹栀逍遥散。(3)血行郁滞:活血化瘀,理气解郁,血府逐瘀汤。(4)痰气郁结:行气开郁,化痰散结,半夏厚朴汤。(5)心神惑乱:甘润缓急,养心安神,甘麦大枣汤。(6)心脾两虚:健脾养心,补益气血,归脾汤。(7)心阴亏虚:滋阴养血,补心安神,天王补心丹。(8)肝阴亏虚:滋养阴精,补益肝肾,滋水清肝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