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建议:投保前看清保单条款,买不买由自己说了算
"你要买万能保险?现在资本市场不稳定,的确可以考虑。但是保险可要长线投资,中短期做,基本'没数为'。万能险也不例外,起码五六年才跑得过银行存款,而长时间持有,复利效应才能体现出来。你若只想放个两三年,劝你还是存定期吧。"近日有热心市民反映,个别银行的保险销售人员误导市民买保险,记者随后致电一家银行相熟的理财师,理财师给予了合理建议。
■读者反映受误导:定期差点"存"成保险
林姨原本要到银行办理定期存款,却差点买了保险。林姨大女儿近日报料说,母亲受妹妹的委托,将一笔摆酒用的钱存到一家银行。妹妹12月要回中山摆酒,善于理财的她就建议母亲把钱存个3个月定期,等妹妹回来摆酒再取出。
林姨那天来到一家银行,跟大堂经理说要存一笔钱。"那人对我妈说,他们那里有那种又有定期利息,每年又有分红的产品,比存定期利息高。老人家哪知道是什么产品,就打电话给我,我一听,就知道那人要她买的是保险。3个月后就铁定要用的钱,怎么能买保险呢?到时拿出来不是要亏一笔钱?"大女儿告诉记者。她庆幸的是母亲第一时间打电话给她。"但我认为银行工作人员也存在误导的行为,拿来买保险起码要等几年后退保才保本,怎么让老人家拿3个月后要用的钱买保险?而老人家不懂什么是保险,工作人员没有解释清楚就推荐她购买。"
无独有偶,刘小姐近日也向记者反映,她原本想到某家银行办理零存整取业务,没想到在理财人员的建议下,买了一份理财计划,要交10年的费用,每年要交1万元,而她直到签合同时才知道这个理财计划就是某家保险公司的一款产品,15年后才能取出。"当时她说存款需要利息,这个产品不用,收益更好,我才买的。"刘小姐说,出于对银行的信任她还是签了这份保单,但走出银行后又觉得后悔,担心15年的时间太长,中途退保会不划算。
■银行理财人员表示:个别同行为完成任务硬销售
我市一家银行的理财师谭小姐告诉记者,一般理财师都不会误导客户买保险,但也不排除有一些同行为了完成销售任务,采取了这种误导的做法,这种做法无形中会损害理财师的品牌和银行业的信誉。"曾经有客户在其他银行买了保险,又拎着保单来向我咨询买的是什么产品,她只听那家银行的人介绍说这产品的收益要比银行存款高,就买下了,但她不知道这保险起码要放几年才能拿出来,要不就不划算了。"
她现在不怎么向客户推荐保险。上半年保险销售的确十分红火,不少客户都希望年末能得到和去年一样高的分红。而今年受资本市场影响,保险分红和实际结算利率很难达到去年的高位。最近他们银行开会时也特别强调,也要求他们销售保险时,一定要先让客户真正了解这款产品才能卖,否则卖给不需要的客户,会影响自己的理财品牌,日后一旦收益低于客户预期,也会影响银行的信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