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10-14 共1页
第四章 习动机
1、动机具有:激活、指向和强化作用。学习动机的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
2、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不是直接关系,而是以学习行为为中介。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的惟一条件。
3、马斯洛人的基本需要有5种:生理需要、安全、归属和爱、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4、成就动机是一种主要的学习动机。阿特金森把个体的成就动机分:力求成功和避免失败。
5、维纳的归因:内部和外部归因、稳定与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和不可控制归因
6、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①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认为人的行为受强化和先行因素的影响。强化分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效能期待和结果期待)
②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主要因素: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归因方式
7、学习动机的培养:
①利用学习动机和学习结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不仅影响学习效果,学习效果也反作用于学习动机。
②利用直接发生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需要的不断满足刺激新的学习需要;通过各种活动和机会;
8、学习动机的激发:
①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教师要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学习内容与原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跨度。
问题情境: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
②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的激起程度
③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④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9、简述归因理论的理论价值与实际作用
①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
②有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及结果来推断个体的心理特征。
③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结果来预测个体在某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行为。
10、浅谈自我效能感理论对学习动机培养与激发的启发。
自我效能感理论指出,人的行为受强化和先行因素的影响,强化分直接、替代性和自我强化三种。如果个体预测到某一特定行为会导致某一特定结果,那么这一行为会被激活和选择。当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他就会暂变成“自我效能感”,并会实际去实施这一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