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组织教研活动的四要点

发布时间:2011-10-14 共2页

    一、找准真问题是教研活动的的基础和起点 
    要开展一次成功的教研活动,抓准要解决的问题是关键。发现教师存在的困惑并且提出问题,是教研活动的起点,它从根本上决定了教研活动能否正确、顺利地开展。
    有研究者曾指出:“幼儿的学习动机与成效取决于教师能否满足他们对于知识和情感的需求。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情感需要共同制约着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其实成人何尝不是如此。对于教师来说,只有能够满足他们专业成长需要、能够解决他们工作中的困惑问题的学习和培训,才能激发出教师内在的主动学习、研究和实践的动机和欲望,才能让他们感受和体验到获得专业成长、实现自身价值的乐趣。”这就是说,要想使教研活动取得实效,问题必须真正来自教师的体验。于是,我首先和几位老师进行了座谈,了解他们最困惑的问题是什么,最需要通过教研活动帮助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而后又利用随机谈话的方法,注意发现老师话语中表现出的对教育教学的困惑和难点。在此基础上,我又开展了涉及面更广的问卷调查。通过这一系列工作,我发现:由于近期区里开展了一次自制玩教具的比赛,不少教师把自认为很好玩、蕴涵很多教育价值的自制玩具投放到区域活动中后,却出现了不同的反应。有的玩具孩子们很喜欢,每天被使用、操作的频率很高,而有的玩具孩子们几乎不去玩。对此,教师感到困惑:每个玩具我们都是根据本阶段幼儿的发展目标设计制作的,我们也考虑了玩具的美观和趣味性,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不同的结果呢?这是一个来自老师教育教学实践的问题,而且是近期教师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于是,我认为,如果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作为教研活动的问题,家一定会感兴趣。
    我把自己的想法跟园长做了交流,园长启发我:“这些现象确实是值得重视的。但是,你有没有考虑过在教师表现出的这些现象背后,反映了什么更深层的带有共性的问题呢?”于是.我开始对这些“玩具”作更深入的分析:孩子们不喜欢玩,是不是因为玩具太难,孩子们不会玩,所以放弃了?还是因为玩具太简单,孩子们觉得没有挑战性,所以激发不起兴趣?为此,我一方面请教师找出一些孩子们不喜欢的自制玩具,探寻孩子们不喜欢的深层原因,一方面则挑选了一个中班进行实地观察。通过客观的观察和分析,也通过与教师的共同探究,我终于发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原来,我们的教师虽然在理论上也知道要尊重幼儿的主体性,但实际上,无论是在玩具的设计、制作过程中,还是在之后玩的过程中。仍然是以老师自身的认识或感受为基点。教师以为自己精心制作和安排的玩具游戏,幼儿就会喜欢。幼儿作为活动主体的经验和感受实际上被老师忽略了,关注和尊重幼儿的主体性。还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没有更好地表现在实际行动上。经过这一调查和分析的过程,我终于捕捉到了教师存在的真问题,从而把此次教研活动的主题确立为:通过对“被冷落的玩具”的分析,引导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真正关注和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并促进幼儿的自主学习。
    要组织好一次有成效的教研活动.关键是要提炼出一个有意义的研讨主题。为此,一方面必须深入到教学第一线,和教师一起去观察、调查,寻找在教师中存在比较普遍的真问题;另一方面又不能就事论事,就问题谈问题.而必须通过认真研究,敏锐地发现问题的实质,从而将问题转换成一个明确的研讨主题。
    二、确保教师的主体地位是教研活动的关键
    要想开展好一个教研活动,教师的状态到底如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研活动的主持者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而作为主体的教师则必须处于主动的、能动的、积极的状态。如何才能确保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我的体会主要有以下三点。
    教师们应该享有确定主题的参与权。教研活动的主题应在教师的亲自参与下才确定下来,应是教师从感到迫切需要解决的教学实际问题中选择出来的。从发现和提出问题环节开始,就应确定教师的教研主体地位,而不是到了召开讨论会时教师才参与进来。正因为教研主题是在教师的参与下共同确定的,教师就清楚地知道了为什么要开展这次教研活动,这次教研活动要达到什么目的,自己应该如何去主动参与,从而也就使教师从“要我参加教研活动”转变为“我要参加教研活动”。教师们对教研活动的来龙去脉都有所了解,主体地位得到了尊重,积极性也就发挥出来了。
    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应该享有选择权。这就是说,在教研活动中,不是管理者或主持者去规定教师说什么、怎么说.而是由教师自己去确定应该展示什么、用什么方式展示,表达什么、用什么方式表达。正是因为选择权掌握在教师自己手中,教师就能够表现出一种积极的主动精神。
    要和教师一起做好讨论前的准备工作。既然教师已经意识到自己是教研活动的主体,开好教研会自己责无旁贷,因此就不会去打无准备之仗,不会去打无把握之仗。这种主体的意识,就必然要落实到做好讨论前的准备工作上来。为此,第一,在这次教研活动前.我们反复研究设计了针对“被冷落的玩具”的观察记录表,请教师连续三天观察班上孩子们最喜欢玩的一种玩具以及最不喜欢玩的一种玩具;第二,在客观的量化记录和客观的描述记录后,我们又请教师把记录中幼儿的表现作简单的总结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第三,请教师针对“被冷落的玩具”,进行深层次的探索,挖掘现象背后的实质;第四,请教师整理出自己准备在教研会议上展示和表述的主要内容。有了这些充分的前期准备,教师来参加教研活动时,就不再处于茫然状态或是随机式的即兴发言,而是有条有理有据有深度。这就使得教研活动开展得十分有效。
    教研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教师们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了保证。教研活动必须是教师自己从内心中需要的活动,必须是教师以主体的身份积极主动要求参加的活动。为了确保教师的主体地位,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证教师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选择权。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