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恰当的组织方式是开展教研活动的基础
内容和形式是相辅相成的。好的内容必须要有好的形式来体现,否则,就会事倍功半,甚至毫无功效。在此次教研活动中,我在组织形式方面采取了两项措施。
采用对比式的教研活动方式。首先.我们从教师提供的若干受欢迎和被冷落的玩具中,挑选出了两三个最具典型特点的玩具作为对比体验的对象。其中,“小猫找尾巴”、“娃娃穿衣服”是孩子们不爱玩的玩具,而“多变毛毛虫”则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玩具。其次,引导教师对两种不同效果的玩具亲自进行实际对比操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对比观察和对比分析。再次,引导教师寻找产生不同效果的原因,激发教师在讨论过程中产生认识冲突,探讨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可以说.利用对比方式开展教研活动,能够直观形象地帮助教师理解新理念,帮助教师在教研活动中逐渐接近、理解教研的主题。在此次教研活动中,我们正是通过采取这样一种对比的方式,最终使教师比较好地确立了在设计制作玩具时一定要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关注作为主体的幼儿的现有水平、年龄特点等基本理念。
采用案例分析与体验相结合的教研活动方式。案例分析式教研活动是借助必要的媒体手段(例如录像),运用一定观察与诊断技术,对于某一现象进行深入的剖析和反思,寻求更有效对策的一种教研活动形式。体验式教研活动所突出的,则是教师的“体验”。在体验活动过程中,我们的教师是作为一个“玩者”的身份而非一个 “教者”的身份来操作玩具,来体会和感受玩具。这种体验与幼儿在玩玩具时的“内心感受”比较相近。我们把案例分析与体验两者结合,其优势在于可以帮助教师更科学更深入地认识日常教学中未发现或不被重视、没有意识到的许多问题,同时通过自身的体验来加深和验证这种认识。在此次教研活动中,如何合理地运用案例分析与体验两种不同的教研方式为教师服务呢?先看录像案例而后去体验,能够帮助老师很好地观察幼儿的表现,并且分析玩具存在问题的各种原因,不受自身体验的局限;然而,先看录像案例,老师在操作体验时容易受孩子表现的影响,不能够真做到换位思考,所获得的感受不是很深刻,不能产生强烈的共鸣。如果先体验后看录像案例,则可以真正使老师换位思考,站在幼儿的角度体验玩具,所获得的感受是真实的,能够激发师反思,并且能够在观看幼儿实际操作的录像中结合自己的体验客观地分析玩具存在的问题:但后看录像又容易让教师产生一些简单的、不深入的想法,只是关注幼儿的表现和感受与自己是否相同,而不去观察幼儿在操作中反映出的本质问题。在权衡两种形式的利弊后,我们决定采取先体验后观看录像案例的方式。为了解决此方式的弊端,我们将在观看录像案例时通过启发性问题的跟进。引导教师在观看中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
教研的活动形式要为教研的目的服务.选择什么样的教研形式,应该首先考虑是否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教研的关键问题;然后根据教研需要权衡不同形式存在的利弊,选择更加有利于达成教研目标的形式;同时,这一决策应该能够更有效地发挥教师在教研中的主体作用。
四、适宜的环节安排是教研活动顺利开展的保证
一个好的教研活动,其展开的各环节必须是环环相扣,能够一步步引领教师在经历多次的思想碰撞之后,最终获得某种认识。可以这样说,如果在教研活动中各环节脱节或是拖拉,就会使教研的目标发生偏移,甚至无法达成目标问题的解决;而如果教研活动中环节紧凑,设计合理,必然能够保证教研活动的完整性和目标的指向性。在此次教研活动中,我特别注意了以下三个环节的有序安排。
感受环节。我们选择了三个玩具:“小猫找尾巴”、“娃娃穿衣服”、“多变毛毛虫”,请教师进行体验。在亲自操作后,有的教师说:“这个小猫玩具我觉得没意思,看了半天,我不知道怎么玩。”有的教师说:“这个玩具除了安尾巴.还能怎么玩?”而对毛毛虫,教师则是兴致勃勃,一会儿把它变成规律排序的毛毛虫,一会儿利用不同的身体形状拼摆图形等等。教师通过自身的体验,感受到了有的玩具为什么能够引发幼儿的兴趣,有的玩具为什么不能够引发幼儿的兴趣。正是这样的体验与换位思考,才能真正帮助教师理解什么是关注幼儿的主体性,应该怎样关注幼儿的主体性等等。
对比环节。本次教研活动包含了以下几方面的对比:将幼儿的学习操作情况与玩具设计制作的目标要求相对比:将孩子的操作行为表现与教师自身体会对比;将受欢迎玩具与受冷落玩具进行对比;将自己设计制作的玩具与被研究的玩具对比;将自己原有设计制作玩具时的思考与现在的思考相对比。通过对比,分析成败得失以及原因,从而发现自身在教育学上存在的问题。
提升环节。这个环节在教研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是对教研组织者能力的考验。一方面,在教研实施的过程中.总会有一些理念、认识与教师原有理念、认识产生冲突。教研组织者就需要通过不断地跟踪提问,使这些冲突更加明朗,并且引发更深入的争论.从而在争论中启发引导教师一步一步统一认识,接近教研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另一方面,在教研活中,教师在讨论中涉及到的经验往往是比较零散的,提出的概念往往也不够明晰,而且也有就事论事、浮于表面的情况存在。此时,教研组织者就需要通过及时提升,把教研活动的核心价值提炼出来,成为指导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依据。
教研活动各个环节的合理安排,需要教研组织者的精心设计。在教研过程中的及时提升,是任何教研活动都不能缺少的环节,是对教研组织者的考验和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