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10-14 共2页
三、区别要求,分类互改。
在一个班级中,由于学生素质不同,写作基础也不平衡。收阅学生习作,我一般按水平分为三类。然后把三类不同类别的习作互调互改,让一类学生(好的)改二类学生(中等水平的)的作文,二类学生改三类学生(相对不够好的)的作文,三类学生改一类学生的作文,并提出不同的批改要求。这样,对一类学生来说,可能对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帮助不,但他们的基础就好,所以不会有太的影响。但对二类学生来说,可以在批改三类学生时发现自己的长处,从而对写作文充满信心,也能通过一类学生的批语,找出自己的不足,使得自己的作文水平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对三类学生来说,收益是最的,不但能够逐步向二类学生靠近,更能在批改一类学生的作文时,受到语言文字的熏陶和感染,激发创作佳作的强烈愿望。如此,我们就能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写作水平,使家都有进步。
四、授之以法,放手互改。
批改作文的方法一般有批、改、增、删、调、换等手段和一整套通用的修改符号,用以对习作中用字、遣词、造句、语法、逻辑、修辞、构篇及立意等方面的错误或不当、不准确之处的修改。我们结合学生习作的特点和写作要求,提出一些带有启发性的批语及符号,让学生参考使用。如“﹏﹏﹏﹏?”表示有毛病的句子;“O”表示错别字及标点符号;“--------好!”表示好词佳句等。初次训练时,我把作文抄在投影片上,借助电化教学给学生作示范修改,指导学生通过一遍一遍地读,发现、修改那些读起来拗口、听起来别扭的地方,即多字、漏字、错别字、标点用错、文不切题、人称混乱、东拉西扯、词不达意、内容空洞、语意不连贯、句子不完整的毛病,让学生亲眼看到批改作文的全过程,了解教师每一处修改的目的,懂得批改作文的具体方法。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对作文中较好或有毛病的某一段,或讨论,或增补,或替换。这个时候,学生可以向我请教,也可以和其他学生商讨,我再对学生评改过的作文进行批改。慢慢地,由开始的“牵着走”到“扶着走”,最后可以“放开走”了。经历了这几个阶段,学生基本上能做到自主地修改内容,斟酌词句,润色修辞。例如,在一篇读后感的习作中,学生这样写到:“哈利勇敢无畏的品性,无一不是在一次次的历险中磨练出来的。自然赐予他的是强壮的、富有承受力的体魄。从哈利的身上散发着一种正义感。每次徘徊在生死之间,战争都要求他付出超人的坚韧和努力。他慷慨地付出了,他成为了和平的使者。我们青少年不是也需要这种伟的精神吗?哈利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世界的和平而斗争。”批改的学生在病句上作了标号,并加了“哈利的体魄是自然赐予的吗?”等启发性批语,还让作者对错处加以修正。由此可以看出学生批改的认真态度及创造性。学生的批语常有比较恰切的“语句通顺,中心突出,有真情实感”或“观点考虑不够周到”、“描写不够具体”等。他们俨然是一名小“老师”了。
五、让学生“改”中学“写、读、思”。
学生在批改别人的作文时,往往更多地是去找错误,这固然不是十分地正确,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个过程也会在他们心里和自己的作文过程中进行比较,在以后写作文时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按要求去写。在别人的作文本上批了“书写潦草”,自己写字就一定要工整;找出了别人的病句,自己一定不犯同样的错误;别人的作品中心不突出,思想不深刻,批改人对此提出修改建议其实也是在进行一次小作文训练。
批改作文,首先就要对被改作文进行反复阅读,这一过程涉及到了习作的中心、结构、顺序、方法、语言等多方面的信息。学生要通过别人习作的阅读分析,把这篇“课外阅读材料”的信息提炼出来。这一信息的提炼过程,就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过程。这比我们教师硬性地规定学生要去好好读一篇课外文章来得更受学生的喜爱。
同时,学生互改作文,找错选优,必然要费一番工夫,况且,对同龄人文章的修改,也是他们对自身的一次洗礼,能够找出差距,也可以发现优点,这样,他们的思维也在不断运转,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动脑能力。
六、相互交流改后收获。
改完了一篇作文后是不是就没事了呢?不是的。我们在实践过程中,每次都要求学生相互交流批改作文的心得。有时,要求批改的和被改的进行一对一地交流,说说为什么这样批改,有哪些需要改进的,或是你认为哪些地方修改得不好。通过这种面对面地交流,被改学生一下子就找到了修改的方向,对提高写作水平是十分明显的;对批改的学生来说,也知道了被代者的写作思路和意图,有时还会有巨的发现,对提高批改能力也是十分有用的。当然,有时我们会让学生自由交流,可以两个人,也可以多个人,各抒己见,共同提高批改能力。有学生说:“从他的作文中,我意识到,习作时要想写出具体的内容,要多读一点课外书,运用一些丰富的词汇,词句要通顺,标点也要点好。我以后在这些方面要尽量注意,避免文章内容空洞。” 有学生说:“欣赏了一篇优秀的作文,犹如品尝了一顿丰盛的精神快餐,使我受益匪浅,我知道了以后该如何写好作文了。” 有学生说:“写好一篇作文并不难,会欣赏就会写,会批改就会写。” 从他们的交流中,可以看出,学生对自己批改后的作文,或多或少地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和看法。这正是教师为培养学生批改作文能力所要达到的目的。从批改作文中,也让他们学会了如何与人沟通、交流。从批改作文中,改出了一片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收获了许多,尤其是我们教师。因此,我认为,会写不一定会改,但是,会改了,就一定会写。这也正是我们研究的目的所在。
当然,作文教学也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文互改只是其中的一种方法,到底有多的成效,要由教师的教学能力决定,更要由学生的学习能力决定,或者还要由其他方面的因素来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