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课堂管理(包含课堂组织教学)

发布时间:2011-10-14 共2页

  三、课堂管理的类型
  1、权威型管理
  整个管理由教师负责,教师负有控制学生课堂行为的全部责任。控制学生行为也常是通过建立和强化课堂规则和有关规定来实现的。这种方式倾向于周密而严谨、约束多、弹性少。
  ①建立和强化课堂规则
  学生的一切课堂行为都纳入约束、标准之内,规范学生在课堂上的一切行为。
  ②提出指令与要求
  教师通过清楚、简明易懂的指令与要求,告诉学生在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和具体怎么做。如不服从采取强制手段要求学生服从。
  ③利用轻度惩罚。
  违犯规定、轻度惩罚、消极强化。
  ④采取走近控制。
  ⑤实施隔离措施。
  2、放任型管理
  强调学生个人自由和个人选择,完全凭学生自己发展、学生自信,让学生自己做出决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有个优点,促进学生的自由发展和与创造性。
  3、教导型管理
  教师认真设计教学和实施教学计划,可以有效地解决课堂的一切问题。
  ①提供有趣和适宜的课程与教学。
  ②在设计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能力。
  ③借用移动管理方法,让学生顺利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使其保持学习的兴趣。
  课堂安排同一活动时间如太长,会使学生产生倦怠感。为此,教师总是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活动,以及教学活动的有效转移。
  ④建立课堂秩序,并给予明确指导。
  对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与生活、互动中都要给予明确的指导。
  ⑤认真设计课堂环境,并不断改变和重建课堂环境。
  好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心情愉悦,更多地吸引学生注意力,并持久保持,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改变与创造新的课堂环境。
  4、行为型管理
  基于行为心理原理,认为良好行为与不良行为都是习得的。多次反复某种行为的刺激与强化便会习得某种行为,从而成为习惯。
  ①正确使用积极强化与消极强化。
  良好行为给予表扬、奖励、积极强化;不良行为给予批评、轻微惩罚、消极强化。
  ②利用榜样力量。
  ③采用代币制。这是一种类化条件强化,就跟巴甫洛夫的实验一样,刺激——强化——再刺激——再强化某种良好行为形成条件反射,运用学生喜爱的事物,如红五星、分数、每一次良好行为奖励一次,一星期或一月结算一次,公布或奖励。
  ④开展行为咨询。
  教师对学生的某种行为或者心理问题,同学生先私下交谈,帮助分析其原因与危害,指明其改正的方向与措施,并跟踪矫正不良行为。
  5、关系型管理
  建立良好的积极的师生关系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建设健康的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
  ①向学生表达真诚,接受和理解的态度。
  ②利用有效的交流。
  ③建立民主的课堂。
  6、群体管理
  这是建立在社会心理和群体动力学原则基础上的课堂管理模式,利用群体的力量,让每个学生都有班集体的归属感,都做集体所认可的事。因为每个人都是群居的生物。根据马斯洛原理,在群体中,安全、爱与被爱,尊重与被尊重至关重要。自我价值的实现是最高层次。问题学生出现违纪,不外是四种情况:寻求关注、寻求权力、寻求报复、表现无能。
  群体中采取分层管理,建立干部集体,形成团队力量,形成班集体的内聚力。友善的接纳每个学生,公开的交流沟通,培养每个成员的集体荣誉感。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