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1-20 共1页
我国企业信息化从70年代末起步,到80年代中期漫延,经历了90年代初的进一步发展和本世纪初的大发展阶段,至今走过了30余年的里程。被誉为企业信息化“老三样”产品的电话、电脑、互联网在推进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可谓功不可没。
然而,在企业信息化发展到当前阶段,随着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仅提供通讯和网络设备基础应用服务的“老三样”产品,在应对信息的大规模获取、共享、同步和传达需求时,不再得心应手。在此种形势下,以企业邮箱、电话会议和企业IM(企业即时通讯)为代表的“新三样”产品应运而生,从“老三样”手中接过了企业信息化服务的接力棒。
“新三样”有来头
70年代末,我国的企业信息化正式启动,以电话、电脑、互联网为代表的“老三样”产品逐步进入企业办公沟通平台应用。引入的依次顺序为:首先在企业内部安装电话,其次是配备电脑,最后,陆续接入互联网。当然,受到资金、规模等方面的制约,能够将“老三样”产品配备齐全的企业,在当时都拥有很强的实力。因此,真正意义上的普及阶段出现在本世纪初。
事实上,无论是信息化起步阶段还是本世纪初的大发展阶段,“老三样”产品以提高企业办公沟通效率的目标都没有改变。只是受到技术、企业需求等方面的局限,“老三样”在功能上始终停留在通讯和网络设备的基础应用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