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储管理鉴定要点与重点-第二章

发布时间:2010-01-20 共1页




第二章  仓储管理

一、鉴定要点

1.专业知识鉴定要点

(1)仓储作业流程规划(重点)。

(2)仓储内部空间决策。仓库内部空间包括由货物存储所需的空间、仓库过道和通道空间、仓库设备存放空间和仓库管理人员办公空间等。在完成仓库的内部布局之后,接着就是确定仓库内部各部分空间的大小。通过对未来市场需求情况的预测,经过综合测算和权衡,确定所需的基本存储空间;依据企业未来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确定仓库未来所需的弹性发展空间(备用空间);通过对仓库的内部布局和作业管理设计,确定仓库所需的通道和过道空间,从而确定仓库作业所需的使用空间。

(3)仓储服务决策。仓储服务涉及到以最低的成本给供应链提供最大的增值利益和优良的顾客服务水平,应当从存货可得性、作业完成、可靠性等几个方面来衡量其服务水平。

(4)仓储设备决策。包括:设备购置决策和设备更新改造决策。从设备的生产效率、设备的采购成本、设备的可靠性和设备的灵活性以及设备维修的难易等方面进行设备购置决策。根据设备磨损经济分析、设备寿命和寿命周期费用分析对设备更新方案进行评价与选择。

(5)仓储合同的内容。仓储合同是指当事人双方约定由仓库经营者(简称保管人)为存货人保管储存的货物,存货人为此支付报酬的合同。内容包括:特殊货的告知与处理;货物的入库验收;仓单的使用;货物的检查和取样;通知与催告;货物的提取等项内容。

(6)库存计划内容 (重点)。

(7)库存经济批量计算与应用 (重点)。

(8)ABC分析法与20―80法则。ABC分析法包括客户类别ABC分析和商品类别ABC分析,即将客户依重要性程度,分为A、B、C三类,或对销售总值高的少数商品作完整的记录、分析,实施较严格的库存控制,而对销售总值低的多种商品,作定期例行的检查控制。20―80法则与ABC分析法异曲同工。20―80法则强调20%的商品占了销售额的80%,因此,只要对少量而重要的库存量加以重点管理,便能使存货管理卓有成效。

(9)仓储成本构成。仓储成本包括:仓储持有成本、订货或生产准备成本、缺货成本和在途库存持有成本,能根据仓储成本进行仓储报价。

(10)仓储报价策略。能依据仓储费报价的基本目标,采用成本加成报价法、盈亏临界点报价法、边际成本报价法、竞争导向报价法等方法报价。

(11)仓储管理指标分析方法。采用价值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方法进行成本分析,能运用各种方法对仓储管理活动进行分析。


2.操作技能鉴定要点

(1)计算库房高度:

库房高度=(托盘上货物的高度+叉举高度+梁高)×N层

库房的实际作业高度还要加上电灯、冷气风管或消防水管等空间高度。

(2)计算物流中心库存的共同供应天数 (重点)。

(3)计算经济批量模型的订货数量 (重点)。

(4)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存货销售成本:





(5)用加权平均法计算期末销货成本:

期末销货成本=加权平均单价×期末结存数量

(6)用加权平均法计算本期销货成本:

本期销货成本=期初成本+本期进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7)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存货销售成本:

移动加权平均单价=(新购进金额+原结存金额)÷(新购进数量+原结存数量)

(8)计算成本加成报价法的单位产品报价。以单位产品成本为基础,加上一个适当比例的利润后而形成价格。

单位产品报价=单位产品成本×(1+加成率)

 

二、重点复习提示

1.专业知识复习重点

(1)仓储作业流程规划。包括:

1)确定仓库用地面积。

2)动线流程及大区域规划。

3)商品种类数量分析及商品种类库存数量。

4)确定托盘形式及尺寸。

5)确定货架种类及尺寸。

6)确定搬运方式及设备。

7)确定库房形式、高度及跨距。

8)库房细节规划。

9)确定设备规格及询价。

(2)库存计划内容。库存计划是利用共同的信息基础,在多个地点或在增值链的各阶段中协调库存需求。在工厂仓库层次发生计划活动时,以协调库存配置和向多个配送中心递送产品。为协调诸如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多个渠道伙伴之间的库存需求,也会发生计划活动。计划方法有两种,即公平份额分配和配送需求计划。

(3)库存经济批量计算应用。


2.操作技能复习重点

(1)计算配送中心库存的共同供应天数(DS):




(2)计算经济批量模型的订货数量。主要方法有:经济批量模型、数量折扣条件下的经济批量模型、延期购买条件下的经济批量模型等。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