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1-20 共1页
引起权力动机的因素大致包括社会控制的需要、对无能的。
侵犯的构成包括伤害行为、侵犯动机、社会评价。
挫折-侵犯学说的要点包括侵犯强度同目标受阻强度呈正相关关系、抑制侵犯的力量与该侵犯可能受到到的预期惩罚强度呈线性关系、如果挫折强度一定,预期惩罚越大,侵犯发生的可能性则越小;如果预期惩罚一定,则挫折强度越大,侵犯越可能发生。
侵犯的本能论的代表人物有弗洛伊德、罗伦茨。
社会规范论用普遍规范来解释人的社会行为,人类社会存在的普遍性的道德准则有交互性规范、社会责任规范。
关于社交焦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社交焦虑是一种与人交往的时候,觉得不舒服、不自然,紧张甚至恐惧的情绪体验;社交焦虑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人们为了回避导致社交焦虑的情境,通常是减少社会交往,选择孤独的生活方式。
嫉妒情绪的特点包括针对性、持续性、对抗性、普遍性。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羞耻的个体往往会感到沮丧、自卑、自我贬损、自我怀疑等,认为自己对事情无能为力。健康的羞耻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自然结果,是人适应社会生活、改善自己的一种重要方式、内疚者往往有良心上和首先上的自我谴责,并试图做出努力,来弥补自己的过失。
态度的特点包括内在性、稳定性、对象性。
态度的成份包括认知成分、情感成份、行为倾向成分。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价值观对态度有直接的影响,这种影响是通过个体对对象赋予价值来实现的;价值观不具有直接的、具体的对象,也没有直接的行为动力意义。
态度的功能主要包括工具性功能、自我防御功能、价值表现功能、认知功能。
根据凯尔曼的观点,态度形成包括内化、服从、认同等阶段。
传递者方面影响态度转变的主要因素有意图、威信、立场、吸引力。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已成为既定事实的态度,即被说服者根据直接经验形成的态度不易转变;自尊水平高、自我评价较高的接受者不易转变态度。
态度转变理论主要有海德的平衡理论、认知失调论、社会交换论。
根据海德的平衡理论,P-O-X模型中,如果三种关系从各方面看都是肯定的,或两种是否定的,一种是肯定的,则存在平衡状态。如果三种关系中两种是否定的,一种是肯定的,则存在平衡状态。
关于认知失调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降低失调的认知因素,双方的强度可以养活失调、个体关于自我、环境和态度对象都有许多的认知因素,当各认知因素出现“非配合性”的关系时,个体就会产生认知失调。认知失调给个体造成心理压力,使之处于不愉快的紧张状态。文化价值冲突是认知失调的原因之一。
认知失调论认为,认知失调可能的原因有逻辑的矛盾、文化价值冲突、新旧经验相悖、观念的矛盾。
沟通的结构包括信息、反馈、通道等因素。
通过对“小道消息”的研究发现,非正式沟通网络主要有集束式、流言式、偶然式等典型形式。
正式沟通网络有链式、轮式、全通道式、Y式。
按住处流动方向,沟通可分为平行沟通、上行沟通、下行沟通。
身体语言包括目光、面部表情、姿势、装饰。
关于沟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人际沟通是以视听沟通为主的沟通。背景是沟通发生时的情境。它影响沟通的每一要素,以及整个沟通过程。反馈使沟通成为一个双向的交互过程。在沟通使用的各种符号系统中,最重要的是语词。
人际关系的特点有直接性、情感性、个体性。
一般来说,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要经过定向阶段、情感探索阶段、情感交流阶段、稳定交往阶段。
自我暴露的程度大致可以分为隐私方面、态度、自我概念与个人的人际关系状况、情趣爱好方面。
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应该遵循自我价值保护原则、相互性原则、平等性原则。
人的基本人际需要包括有支配需要、包容需要。
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的三维指的是包容需要、支配需要、情感需要。
根据群体整合原则,在群体分解时,要经过感情不和、失控、难于包容等阶段。
互补对于人际吸引是重要的,互补的形式主要有需要的互补、社会角色的互补、人格特征的互补。
人际互动主要的形式有合作、竞争。
合作的基本条件有共识与规范、目标的一致、相互依赖的合作氛围。
目标手段相互依赖理论的含义包括当不同个体的目标与手段之间存在积极的、肯定性关系时,即只有与自己有关的他人采取某种手段实现目标时,个体的目标和手段才能实现,他们之间是合作关系。当不同个体的目标与手段之间存在消极的或否定性的依赖关系时,即只有与自己有关的他人不能达到目标或实现手段时,个体的目标和手段才能实现,他们之间是竞争关系。
从众的功能有促进社会形成共同规范,共同价值观。让个体适应社会生活。
从众行为的原因有寻求行为参照、避免对偏离的恐惧、群体凝聚力。
从众大致分为真从众、权宜从众、反从众。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个体自我评价越高,他的从众越少。群体成员的一致性愈高,个体越容易产生从众行为。
社会促进的效应有结伴效应、观众效应。
社会情化的主要原因包括被评价的焦虑减弱、责任意识降低。
塔尔德的模仿律包括下降律、几何级数律、先内后外律。
模仿的意义主要包括模仿是学习的基础、模仿是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模仿可以促进群体形成。
社会感染的特点包括双向性、爆发性。
社会感染大体可分为个体间的感染、大众传媒的感染、大型开放群体的感染。
社会交换论者将爱情发展大致划分为取样与评估、互惠、承诺、制度化。
在斯坦伯格(R.Sternberg,1988)的爱情三角形中,包括激情、承诺因素。
婚姻的动机有经济、繁衍、爱情。
夫妻之间的心理冲突包括需求不满、价值观念不一致、夫妻的性差异、远离的“自我”。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离婚的原因有结婚年龄较低的夫妻容易离婚;短时相识就结婚的夫妻,由于彼此不够了解,婚后发现双方共同点很少,容易离异;对性生活不满意的,容易离异;有婚前性经验的人容易离异,因为其倾向寻求婚外性生活。
家庭的功能包括经济功能、性功能和生育功能、教育功能、感情交流功能。
家庭生命周期包括形成、扩展、稳定、空巢等阶段。
爱情与喜欢的区别主要在亲密、依恋、利他等方面。
家庭结构的要素有家庭成员的数量、代际层次、夫妻数量。
哈特菲尔德(E.Hatfield,1988)把爱情分为两种,它们是伙伴爱、激情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