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发布时间:2010-01-20 共1页



  一. 判断题

  ( × )1.凡是行为偏离社会常模,即行为违反社会习俗、社会准则的,都属于心理异常。

  ( √ )2.心理疾病是心理障碍的集中和综合的表现。

  ( × )3.非精神病性心理疾病通常具有自知力缺损。

  ( √ )4.当今社会对心理健康的判别标准应该包括“生存标准”和“发展标准”。

  ( √ )5.社会生活事件是指社会生活中所遭受的大大小小的各种变化。

  ( √ )6.无端烦恼的前提是建立在“假设”基础之上的,其原因是想象出来的。

  ( × )7.注意涣散是指注意易受外界干扰而分散。

  ( √ )8.自知力缺失是指不能认识自己的病态行为,否认自己的疾病,抗拒治疗。

  ( √ )9.痴呆是指18岁以后由脑部疾病引起的不可逆的智能慢性减退。

  ( √ )10.疑病观念是指确信自己患有并不存在的某种疾病,尽管根据不充分,但也不是毫无根据,其推理并不荒谬。

  ( × )11.人格障碍是指一种持久的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不存在社会功能损害现象,不影响人际关系。

  ( × )12.同性恋的双方必须都是同性恋患者才能构成同性恋。

  ( × )13.异性装扮癖者无论是男性患者还是女性患者几乎同时都是同性恋者或者易性别癖者。

  ( √ )14.急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意识清醒,定向力正常,但自知力有缺损。

  ( × )15.抑郁症患者的意识往往是模糊的、不清醒的。

  ( √ )16.儿童好动、多动,但没有注意涣散现象,不能诊断为儿童多动综合症。

  ( √ )17.心理防卫机制就是适应机制。

  ( √ )18.用过分的外在行为来掩盖不为社会相容的内在动机,称为“反向作用”。

  ( × )19.在妄想的任何阶段,病人对自己的妄想性的病态信念都是坚信不疑的。

  ( × )20.人格解体表现为意识不到真实现实的存在。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