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1-20 共1页
1.听觉中枢位于( )
A.顶叶
B.额叶
C.枕叶
D.颞叶
2.躯体运动中枢位于( )
A.扣带回
B.中央后回
C.中央前回
D.角回
3.中央前回( )
A.躯体运动中枢
B.躯体感觉中枢
C.视觉中枢
D.语言运动中枢
4.下列哪一项不是动力定型?( )
A.手碰到针刺就缩回
B.习惯
C.技能
D.生活方式
5.位于大脑左半球的布洛卡区受到损伤会发生( )
A.运动性失语症
B.接受性失语症
C.不能书写
D.失读症
6.将某种无关刺激物与非条件刺激物多次结合后形成的条件反射称为( )
A无条件反射
B操作条件反射
C本能
D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7.用奖励性手段强化有机体的某种反应行为使其出现的频率增加的现象称为( )
A.无条件反射
B操作条件反射
C经典条件反射
D非条件反射
8.突然出现的强烈铃声会使正在进行的条件反射停止反应称为( )
A.保护性抑制
B.超限抑制
C外抑制
D非条件反射
9.当已经形成的条件反射不再给予强化时条件反射也会被抑制,称为( )
A.消退抑制
B.超限抑制
C外抑制
D非条件反射
10.条件反射形成初期,对类似于条件刺激物的刺激也会引起条件反射,称为条件反射
的( )现象。
A.兴奋
B.抑制
C.泛化
D.分化
11.高级神经活动反射学说的创始人是( )
A.冯特
B.斯金纳
C巴甫洛夫
D.华生
12.绝对感觉阈限是指( )
A.能够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B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C.能够觉察出刺激最小差别的能力
D.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最小差别量
13.差别感觉阈限越小表明差别感受性越( )
A高
B低
C弱
D.小
14.( )定律揭示了在广泛的范围内,差别感觉阈限与原刺激量的比值是一常数。
A韦伯
B费希纳
C华生
D.冯特
15.韦伯定律揭示了差别感觉阅限与原刺激的强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可用公
( )来表示。
A.K=1 /△1
B.△l =k/1
C.k=△I/1
D.I=△1/k
16.感觉阈限与感受性之间是( )
A正比关系
B反比关系
C.对数关系
D.常数值
17. 费希纳定律可用公式( )来表示。
A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成反比
B差别阈限和原来刺激强度的比例是一个常数
C心理量和刺激的物理量的对数成正比
D.心理量和刺激的物理幂函数
18.“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是感觉的( )现象。
A.对比
B适应
C后象
D.感受性
19.下列与自我评价有关的情绪和情感是( )
A.害羞
B.厌恶
C.恐惧
D.兴趣
20.人的可见光谱范围是在( )纳米之间。
A. 300~700
B. 500~900
C. 380~780
D. 32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