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二级心理咨询师考试综合技能选择题1

发布时间:2012-06-01 共1页

综合技能选择题1
一、技能选择题:本部分由11个案例组成。请分别根据案例回答1~100题,共100道题。每题1分,满分10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答案正确。错选、少选、多选。该题不得分。
(1-20题共用题干)
张某,男性,19岁,高中文化。
自我陈述:因反复做事,犹豫不决,自知不必想或不必做的事仍要想、要做,为之痛苦紧张3年。
求助者15岁开始遗精,由偶然渐至频繁,多达每日数次,有时手淫。对此事不敢声张,暗中自责。16岁考入高中,因学习日渐紧张,对担任学生干部社会活动多,影响学习有顾虑,老师提出优秀学生干部考大学时可降低一档(4分)录取分数线,求助者常为此十分矛盾,既怕耽误前程,又怕辜负老师,冥思苦想,难以决断,辗转不眠。每每下定决心,但又次次动摇,很难完成一件事情,无休无止,脑袋发胀,心情烦躁,全身倦怠,学习成绩下降。自感问题严重,于是强迫自己学习,制定学习方案,但经常是手捧书本,思想却云游四方。自称是"该记的记不住,该忘的忘不掉"。最近半年很担心自己的身体健康,心情烦闷,感到自己不如别人,做事更加小心与缓慢。做事反复多次,同一个问题总要去想。为此而来咨询。
了解资料:家住农村,兄妹4人,排行老大,在乡下念完小学、初中,从小懂事守规矩,做事特别认真,成绩优良,一直当学生干部。家人反映做事很慢,考虑过多,某日与家人去邮局取钱,15元钱一目了然,可病人反复数了几次。一次在上体育课时不小心碰坏了一块预制板,患者耿耿于怀,整天想这一件事情,难以安静下来。对自己信心不足。
针对这一案例,心理咨询师为他进行了SCL-90、MMPI测试。
该求助者的SCL-90测试结果如下:
躯体化2.3强迫2.9人际敏感1.5抑郁2.2焦虑2.7敌对1.3恐怖2.3偏执1.4精神病性1.8其他:1.7
该求助者的MMPI测试结果如下:
 
 
针对求助者情况。正确合理选用心理测验工具。
根据案例资料,您认为应从哪方面着手进行咨询,咨询的目标是什么,可运用什么心理咨询技术?
1.该案例核心症状为(    )。
A.焦虑
B.抑郁
C.强迫
D.恐怖
2.该求助者所存在的症状有(    )。
A.强迫
B.抑郁
C.恐怖
D.焦虑
3.该求助者目前问题属于(    )。
A.一般心理问题
B.严重心理问题
C.神经症
D.精神疾病
4.您对该案例的初步印象是(    )。
A.强迫症
B.抑郁症
C.精神分裂症
D.焦虑症
5.该案例发生的可能因素是(    )。
A.遗传因素
B.性格因素
C.家庭教育
D.生活事件
6.您认为该案例产生心理障碍最直接的因素可能是(    )。
A.认知偏差
B.性格特征
C.学习压力过重
D.家庭管教不当
7.该病人存在(    )。
A.强迫思维
B.强迫行为
C.强迫意念
D.强迫冲动
8.针对该患者可有针对性地选择的心理测验是(    )。
A.MMPI
B.WAIS
C.SCL-90
D.SAS
9.根据测试结果判断,该求助者存在的心理问题是(    )。
A.焦虑
B.抑郁
C.恐惧
D.强迫
10.属于强迫症状的是(    )。
A.该记的记不住,该忘的忘不掉
B.同一个问题总要去想
C.做事反复多次
D.手捧书本,思想却云游四方
11.根据MMPI测试结果判断,(    )分量表有解释意义。
A.Hs、Hy
B.Mf、Si
C.D.Pt
D.D.Pt
12.根据MMPI测试结果判断,患者的性格特点是(    )。
A.被动、敏感、软弱、拘谨
B.对健康过分关注
C.悲观、抑郁、过于自制
D.易于紧张、烦恼、思虑过多
13.对该求助者除了可选用SCL-90、MMPI进行测试外,还可有针对性地选做(    )。
A.EPQ
B.Raven's test
C.SDS、SAS
D.Rorschach Test
14.针对该案例您认为应从(    )方面进行心理评估。
A.情绪状况
B.个性特征
C.行为改变
D.生活质量
15.(    )测试可用来评估该求助者的情绪状况。
A.SDS
B.SAS
C.16PF
D.SCL-90
16.(    )测试可用来评估该求助者的人格特征。
A.UPI
B.16PF
C.CPAI
D.EPQ
17.根据您收集到的资料,您认为该案例主要的咨询目标是(    )。
A.消除焦虑抑郁症状
B.消除强迫症状
C.完善发展其良好的人格
D.消除学习压力
18.您认为该案例可以从(    )方面入手,进行咨询。
A.改变求助者性格
B.改变求助者焦虑、抑郁等症状
C.改变求助者的强迫症状
D.改变求助者的学习压力
19.在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师可运用的心理咨询技术是(    )。
A.认知技术
B.行为技术
C.集体咨询技术
D.精神分析技术
2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强迫观念或冲动源于患者自我违反其意愿
B.强迫观念或冲动源于外部事件,患者不违反其意愿
C.自我强迫及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它们之间的冲突使患者痛苦和焦虑
D.患者认识到强迫症状是异常的,但无法摆脱

 

正确答案:1.C;2.ABD;3.C;4.A;5.ABCD;6.ABC;7.AB;8.ACD;9.ABCD;10.BC;11.BC;12.ABCD;13.AC;14.AB;15.AB;16.BCD;17.C;18.BC;19.ABD;20.ACD 解题思路:1.强迫是指由于自我强迫和自我反强迫所引起的精神痛苦,可以分为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求助者自述反复做事,犹豫不决,自知不必想或不必做的事仍要想、要做,为之痛苦紧张,属于强迫。
 2.强迫是指由于自我强迫和自我反强迫所引起的精神痛苦。求助者反复做事,犹豫不决,自知不必想或不必做的事仍要想、要做,即为强迫。抑郁指患者经常面带愁容表情痛苦悲伤。求助者精力不足,失眠(或睡眠过多)即为抑郁。焦虑指患者在缺乏充分的事实根据和客观因素的情况下,对其自身健康或其他问题感到忧虑不安,紧张恐惧,顾虑重重。最近半年很担心自己的身体健康,心情烦闷,感到自己不如别人,做事更加小心与缓慢。做事反复多次,同一个问题总要去想,即为焦虑。
 3.求助者病程长达3年,同时其典型症状为强迫,社会功能受到了损伤,且具有良好自知力,主动求医,因此,考虑其为神经症。
 4.求助者的问题属于神经症,且其典型症状为强迫,因此,考虑其为强迫性神经症。
 5.心理与行为问题的产生是生物性因素、社会性因素和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本案例,求助者的典型症状是强迫,往往与其追求完美的性格有一定关系,其家庭教养方式也是产生问题的原因之一,其体育课碰坏预制板的生活事件则可能成为产生问题的负性情绪记忆,同时由于求助者处于青春期,性成熟也对求助者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
 6.产生心理障碍的最直接因素应该是直接与求助者问题相关的近期的生活事件及求助者对生活事件的认知。对于本案例的求助者与其直接相关的生活事件应该是高考产生的巨大学习压力,求助者面对巨大的学习压力,同时由于求助者的追求完美的性格,使求助者对生活事件产生了认知偏差,因此,产生了心理障碍。家庭教养方式是求助者性格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心理障碍产生的间接原因。
 7.强迫思维指一些字句、话语、观念或信念,反复进入患者意识领域,干扰了正常思维过程,但又无法摆脱。强迫行为指反复出现的、刻板的行为。强迫意念即强迫冲动,是一种强有力的内在驱使,一种即将要行动起来的冲动感,但患者从来不会有真正的行动。该案例中患者有强迫自己学习的想法,也强迫自己反复做同一件事情,既有强迫思维,也有强迫行为。
 8.针对患者的情况,可以选用SAS对求助者的情绪状态进行评估,还可以选用SCL-90对求助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评估,也可以采用MMPI对求助者的人格进行评定。
 9.根据SCL-90的分数,因子分大于2,则说明求助者存在该症状。该求助者躯体化2.3,强迫2.9,抑郁2.2,焦虑2.7,均大于2分。因此,求助者存在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
 10.强迫症状的特点是仪式性和反复性。A项属于记忆障碍,D项属于注意障碍。
 11.根据MMPI的分数解释标准,除Mf、Si两个临床量表为双向量表,高分、低分均具有解释意义外,其他临床量表T分在60以上(中国常模)有解释意义。因此,Hs、D、Mf、Pt和Si均有解释意义。
 12.A项是Si高分的表现,B项是Hs高分的表现,C项是D高分的表现,D项是Pt高分的表现。
 13.EPQ测验不但可以直观地判断出被试者的内外向性、精神质以及情绪稳定性,还可判断其气质类型。为了了解求助者的人格特征,可以选择EPQ,为了对求助者的情绪进行评定可以选择SDS、SAS。
 14.求助者有明显的情绪问题,因此,需要对求助者的情绪状态进行评估。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与其个性特征有密切关系,因此,需要对求助者的个性特征进行评估。
 15.SDS测验是对求助者抑郁程度的评估,SAS是对求助者焦虑程度的评估。16PF是人格测验,SCL-90是对求助者临床症状的评估。
 16.四个选项都可以对人格特征进行评估,但是UPI的适用人群是大学新生,因此,不适用于本案例的求助者。
 17.对本案例的求助者,其症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其人格的不完善,只有帮其完善发展其良好的人格,才能从根源上改变求助者。
 18.心理咨询的切人点应该是求助者迫切需要解决的,求助者自己提出的的问题。对于本案例,求助者自述需要解决的是其情绪状态及强迫行为,因此应从这两方面入手。
 19.对于本案例的求助者,可以应用认知技术改变求助者的不合理的认知,可以运用放松训练等行为疗法,改善求助者的情绪,还可以使用精神分析技术分析求助者的潜意识动机。
 20.强迫症是由自我强迫和自我反强迫所引起的精神痛苦,求助者有自知力,主动求医。
 
(21-45题共用题干)
吴某,女性,54岁,工人,小学文化,已婚。
自我陈述:睡眠差。全身不适伴发冷两个多月。
在两个月前,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出现头痛、头晕、睡眠差,没力气、手酸、胃口不好,去医院看,做了很多检查,也没有发现什么问题。以后这些不舒服更加厉害,吃过中药也没有明显的变化。在家中不想做家务,烧饭洗衣等事情也很少做。一个月前大儿子感冒输液时出现了过敏反应,经过医生处理没有什么不良后果。但我还是常常担心儿子的身体健康,心里很紧张,提心吊胆、坐立不安,家里人带我去医院看,吃了一些药。开始几天,我自己感觉情况好些,精神也比以前好,睡觉和胃口也有好转,但在一个礼拜后感觉肚子里不舒服,具体哪里讲不清楚。经常恶心,打嗝,嘴巴干,脸色发红,手心出汗,肌肉紧张,发冷、手抖,晚上睡不着,早上又醒得很早,每天只能睡2到3小时,有时躺在床上觉得胸口发闷,气喘不过来,胃口不好,一顿只能吃半碗饭,手脚感到没力气,走路都要靠家人扶着。不舒服的位置经常变,有时候主要是肚子里不舒服,有时候又是胸闷心慌,怕自己的病厉害了,担心病好不起来,心情也不好。所以家里人劝我来做心理咨询。
了解资料:家人反映求助者两个月来关心自己的病情,很难专心地做完一件事情,无厌世言语,没有打人、毁物等行为,无外跑行为。自己到很多地方看过病,这次是家人劝求助者来看的。每次出现不正常的表现时是清楚的,没有神志不清。
咨询过程:明确了求助者问题后经过认知治疗、放松训练等方法2个月的处理,求助者的问题消失,没有紧张不安、担心及心慌手抖的表现,能很好适应工作生活。
21.从资料中可以发现求助者(    )。
A.感觉过敏
B.内感性不适
C.感觉减退
D.感觉倒错
22.求助者的感觉异常表现特点为(    )。
A.躯体内部不适,性质难以描述
B.对外界一般强度刺激的感受性错误
C.对外界一般强度刺激的感受性降低
D.对外界刺激的感受性错误
23.促进家人陪其来访的主要症状是(    )。
A.胸闷
B.食欲差
C.无故紧张担心
D.乏力
24.(    )属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A.头痛头晕
B.出汗
C.入睡困难,早醒
D.阵发潮热发冷
25.求助者有(    )。
A.情绪低落
B.情感平淡
C.情感不协调
D.焦虑
26.求助者(    )。
A.注意增强
B.注意不集中
C.注意涣散
D.无明显异常
27.求助者的(    )可能是引起心理问题的生物学因素。
A.躯体疾病
B.性别
C.年龄
D.生活事件
28.本案例中与心理问题关系密切的因素可能有(    )。
A.认知因素
B.生活事件
C.躯体疾病
D.治疗过程
29.(    )个性因素最可能在求助者身上发现。
A.自我中心
B.暗示性强
C.对现实不满意
D.凡事总往坏处想
30.不适表现出现时求助者的意识状况(    )。
A.同一性障碍
B.完全清晰
C.统一性障碍
D.界限性障碍
31.与该案例符合的是(    )。
A.无明确对象和固定内容的恐惧或提心吊胆
B.有自主神经症状
C.无幻觉妄想
D.症状妨碍社会功能
32.实际上自知力涵盖在(    )标准中。
A.功能的完整性原则
B.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原则
C.个性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D.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33.根据自知力水平诊断时首先考虑(    )。
A.一般心理问题
B.严重心理问题
C.神经症
D.重性精神病
34.初步诊断考虑(    )。
A.更年期综合症
B.抑郁性神经症
C.焦虑性神经症
D.抑郁症
35.您认为求助者心理异常与正常的定性判断依据(    )。
A.统一性原则
B.一致性原则
C.稳定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36.除(    )测试外,其他量表都可用以协助判定主导症状。
A.SAS
B.SDS
C.MMPI
D.WAIS
37.为确定心理行为相关的社会性因素,需询问(    )资料。
A.躯体疾病
B.人际关系
C.生存环境
D.生活事件
38.求助者的主导表现可见于(    )伴发的心理问题。
A.甲亢
B.肺炎
C.心律失常
D.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39.作为心理咨询师,遇到这样的求助者可以(    )。
A.实旋咨询过程
B.有困难时转介给临床心理学家
C.必要时请精神病学家会诊
D.使用多种咨询方法,并配合药物治疗
40.求助者所处的年龄段造成机体组织和功能衰退会出现(    )。
A.人格显著变化
B.智力迅速下降
C.人际关系处置不当
D.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下降
41.为了鉴别诊断,您认为还需询问(    )。
A.月经情况
B.体内性激素水平
C.紧张焦虑,坐力不安等表现是否确无明显原因
D.明确是否确无持续存在的应激源
42.(    )不是心理咨询的工作对象。
A.非精神病性心理紊乱
B.重性精神病
C.危机干预
D.选择股票种类
43.如果紧张不安担心等表现在心境低落之后应注意排除(    )。
A.抑郁症
B.疑病症
C.精神分裂症
D.神经衰弱
44.鉴别性谈话时要特别注意意识状况,目的是(    )。
A.排除重性精神病
B.排除癫痫等脑器质性疾病
C.排除一般心理问题
D.排除诈病
45.如果咨询过程中发现求助者认为身体不舒服是被人加害的,心理咨询师应(    )。
A.怀疑精神分裂症
B.转介给精神科医生
C.努力说法求助者不是有人加害
D.对求助者的想法进一步询问

 

正确答案:21.B;22.A;23.C;24.ABCD;25.AD;26.C;27.BC;28.AB;29.BD;30.B;31.ABCD;32.D;33.C;34.C;35.ABC;36.D;37.BCD;38.AD;39.AB;40.D;41.ABCD;42.BD;43.A;44.B;45.ACD 解题思路:1.内感性不适指躯体内部性质不明确、部位不具体的不舒适感,或难以忍受的异常感觉。感觉过敏是由于病理性或功能性感觉阈限降低而对外界低强度刺激的过强反应。感觉减退是由于病理性或功能性感觉阈限增高而对外界刺激的感受迟钝。感觉倒错在临床上很少见,且仅见于浅表感觉。
 2.B项指感觉减退和感觉过敏。C项指感觉减退。D项指感觉倒错。
 3.其余三项是生理症状,不是其家人陪其来看心理咨询师的主要症状。
 4.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主要包括:①情绪不稳,烦燥焦虑,易紧张,恐惧害怕,敏感多疑,委屈易哭,悲观失望,无愉快感;②入睡困难,睡眠表浅,早醒梦多;③身疲乏力;④记忆力减退;⑤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⑥胃肠功能紊乱;⑦胸闷气短,喜长叹气,喉部梗噎,咽喉不利;⑧头痛,头昏,头憋胀,沉闷,头部有紧缩感重压感,头晕麻木;⑨两眼憋胀,干涩,视物模糊,面部四肢憋难受,脖子后背发紧发沉;⑩周身发紧僵硬不适,四肢麻木,手脚心发热,周身皮肤发热,但量体温正常,全身阵热阵汗,或全身有游走性疼痛,游走性异常感觉等症状。
 5.求助者自述心情不好属于情绪低落,求助者表现出的紧张、提心吊胆属于焦虑。
 6.求助者的家人反映求助者很难专心做完一件事情,说明求助者的注意涣散。
 7.引起心理问题的生物学因素包括:相关的躯体疾病、求助者的年龄和性别。本案例中,求助者的年龄在54岁,为女性,因此,应考虑更年期的生理反应对求助者的影响。
 8.本案例求助者的年龄以及性别可能是致病的生理因素,大儿子输液过敏是相关的生活事件,另外,求助者本身的认知因素也是致病因素之一。
 10.根据求助者的家人的反映,求助者每次出现不正常表现时,神志是清楚的,没有神志不清,因此,其意识状况是完全清晰的。
 11.本案例基本符合焦虑性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12.自知力涵盖在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中,自知力反映的是"自我认知"与"自我现实"的关系。
 13.求助者的自知力完整,因此,排除重性精神病,考虑神经症。
 14.由于求助者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同时其主导症状为焦虑,因此,初步诊断考虑为焦虑性神经症。
 15.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可以对求助者的心理异常与正常定性。
 16.WAIS是智力量表,只有当认为求助者存在智力缺陷,需要对其智力水平进行评估时才有必要选用。
 17.与心理行为相关的社会性因素包括相关生活事件、人际关系及所处的生存环境。A项属于生物性因素。
 18.甲状腺机能亢进时表现的精神兴奋性增高,早期表现为情绪不稳、过敏、急躁、易激动、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进一步可出现狂躁状态。老年人则常有抑郁、焦虑,也可出现幻觉、妄想状态。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者,可表现出焦虑、抑郁、妄想、情绪不稳、易激惹、伤感、哭泣。重者可有人格改变及智力障碍。
 19.求助者属于焦虑性神经症,心理咨询可以对其有很好的帮助,如果出现困难,可以转介给临床心理学家。
 20.求助者处在更年期,更年期的机体组织和功能衰退会使求助者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下降。
 22.重性精神病是精神科医生的治疗范围。心理咨询只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而不涉及具体的生活问题,因此选择股票种类,不是心理咨询的工作对象。
 23.抑郁和焦虑是神经症的典型症状,往往是相伴出现的,因此,要注意抑郁症和焦虑症的鉴别。要分清焦虑是由抑郁引起,还是抑郁由焦虑引起。
 24.脑器质性疾病往往伴有严重的意识障碍,因此,需要在鉴别性谈话中注意求助者的意识状况。
 25.果求助者认为身体不舒服是被人加害,则应该考虑求助者出现了被害妄想,应该对求助者进行进一步询问,考虑求助者是否是精神分裂症,如果求助者属于精神障碍,则应转介精神科医生。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