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二级心理咨询师考试综合技能选择题3(技能选择题2)

发布时间:2012-05-31 共1页

综合技能选择题3(技能选择题2)
一、技能选择题:本部分由11个案例组成。请分别根据案例回答1~100题,共100道题。每题1分,满分10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答案正确。错选、少选、多选。该题不得分。
(1-7题共用题干)
男性,20岁,未婚,某大学四年级学生,家在农村,排行老二,上有一姐,下有一弟。
自我陈述:近一年来记忆力下降,没精神看书,逻辑分析能力下降,紧张。害怕考试,害怕老师为难我,睡不好觉,晚上睡不着,白天没精神,食欲下降,身体也比以前瘦了,曾去医院检查过内科和神经科,吃过一些药,没有效果。这半年比以前更严重了,才来心理科看病。
了解资料:求助者的家长叙述:自幼生长在农村,家境贫寒,为了让自己上大学,姐姐高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因为自己皮肤黑,同学起外号叫小泥鳅。上了大学后,拼命学习,立志要毕业后找到一个好工作,改变家里的境况。
咨询过程:首先经过收集资料。了解到这个大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心理上的情况:一方面内心有些自卑、胆怯,怕比不上别人。另一方面又很自负,觉得别人不比他聪明,有时也看不上教得不好的老师,难免对有些老师的态度不够尊敬,但内心也害怕被老师处罚,经过四次咨询,求助者认知上有了改变,症状有了明显改善,顺利通过了考试。
提问资料十:
求助者询问同学后得知,所以这样叫他只是因为他长得黑,而不是指他的为人。当他明白这个原因后,再听到有人这样叫他,也没有觉得不舒服。通过这几次咨询,求助者与心理咨询师在开始所制定的咨询目标都已经达到了,心理咨询师对咨询结果进行了评估。心理咨询师首先让求助者做了四个心理测验,结果如下:SDS总分38标准分47,SAS总分37标准分46,EPQ,E:3P:9N:6L:8,SCL-90,焦虑2.O抑郁1.8敌对1_8恐怖1.7偏执1.6躯体化1_6人际关系1.9精神病性1.4对此测验结果上级心理咨询师解释说,求助者焦虑、抑郁情绪得到缓解,人际关系得到了改善。
1.本段咨询中使用的评估方法是(   )。
A.咨询前后心理测验
B.求助者自我报告
C.求助者同学报告
D.求助者家人报告
2.综合以上资料,心理咨询师对该案例的咨询(   )。
A.咨询目标明确合理,循序渐进
B.咨询效果明显
C.咨询目标太多,过于繁琐
D.咨询效果不明显
3.心理咨询方案不包括(   )。
A.双方的责任权利
B.咨询的设置
C.咨询的目标
D.内容的不可变更性
4.关于确定咨询目标时的常见错误观念包括(   )。
A.咨询师可以带有自己的价值观
B.咨询师不可灌输自己的价值观
C.应当将求助者的快乐、满足作为咨询目标
D.不把求助者能否适应环境作为咨询目标
5.评估咨询效果时,评价的内容应以(   )为主。
A.求助者意见
B.咨询目标
C.咨询师意见
D.双方意见
6.影响到咨询效果的原因(   )。
A.动机是否合理
B.对咨询没有信任度
C.内容不适合
D.以上都是
7.评估项目区分度的常用方法有(   )。
A.鉴别指数
B.相关法
C.区分法
D.命中法

 

正确答案:1.A;2.AB;3.D;4.C;5.B;6.ABCD;7.AB 解题思路:1.本段咨询,咨询师通过对求助者进行心理测验,来对咨询效果进行评估。
2.咨询师对该案例设置了多个目标,各目标相互衔接,循序渐进,上级咨询师对咨询效果评价良好。
3.咨询方案应由双方在相互尊重、平等的气氛中共同商定。一般包括以下内容:①咨询目标。应该符合咨询目标有效性的七个要素。②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利与义务。③咨询的次数与时间安排。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⑤咨询的效果及评价手段。⑥咨询的费用。
4.有些咨询师把求助者的快乐、满足作为咨询目标,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也是有害的。假若求助者是为了获得成长,那么某种轻度的不安、彷徨、苦闷、痛苦是不可避免的。成长会伴随着痛苦的磨砺,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因此,咨询师的职责应重在鼓励求助者不断地去尝试、去努力、去体验、去获得发展,而不是躲避。这也许会增加求助者的不适感,但对于其发展是有利的。
5.评估咨询效果时,评价的内容应以咨询目标为主,只有目标内容的改善,才是咨询的直接成效。
6.心理咨询各种方法有效的共同因素归纳如下:①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建立的和谐、信任关系,这是最基本的共同特点。②求助者求治的强烈动机、积极态度。③有一套双方都相信的理论和方法。④咨询师本身的特征。⑤促进求助者的认知改变、情绪调节、行为改善。
7.区分度,又称鉴别力,是指测验项目对被试的心理特性的区分能力。如果一个项目,实际水平高的被试能顺利通过,而实际水平低的被试不能通过,那么就可以认为该项目有较高的区分度。评估项目区分度的常用方法:①鉴别指数:D=P-P。②相关法:计算区分度最常用的方法是相关法,即以某一项目分数与效标成绩或测验总分的相关作为该项目区分度的指标。相关越高,表明项目越具有区分的功能。
 
(8-15题共用题干)
男性,20岁,未婚,某大学四年级学生,家在农村,排行老二,上有一姐,下有一弟。
自我陈述:近一年来记忆力下降,没精神看书,逻辑分析能力下降,紧张。害怕考试,害怕老师为难我,睡不好觉,晚上睡不着,白天没精神,食欲下降,身体也比以前瘦了,曾去医院检查过内科和神经科,吃过一些药,没有效果。这半年比以前更严重了,才来心理科看病。
了解资料:求助者的家长叙述:自幼生长在农村,家境贫寒,为了让自己上大学,姐姐高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因为自己皮肤黑,同学起外号叫小泥鳅。上了大学后,拼命学习,立志要毕业后找到一个好工作,改变家里的境况。
咨询过程:首先经过收集资料。了解到这个大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心理上的情况:一方面内心有些自卑、胆怯,怕比不上别人。另一方面又很自负,觉得别人不比他聪明,有时也看不上教得不好的老师,难免对有些老师的态度不够尊敬,但内心也害怕被老师处罚,经过四次咨询,求助者认知上有了改变,症状有了明显改善,顺利通过了考试。
提问资料九:
经过几次咨询后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对前一阶段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做了记录。求助者明白自己紧张的原因是与小时候的负性体验有关,担心大学的老师会像小学老师一样冤枉自己,求助者的紧张情绪得到缓解,能够专心复习功课,睡眠状况随之也得到改善。双方还商定了下次咨询任务即第三个咨询目标关于外号问题的探讨。求助者认为泥鳅很滑不好抓,伺学们这样叫他是在讽刺他为人圆滑,所以感觉非常不舒服,心理咨询师向求助者询问同学们这样叫的原因,求助者也不知道,只是猜测。因此心理咨询师给求助者布置了家庭作业,心理咨询师建议求助者回学校后亲自问问同学们给他起外号的原因。求助者听从了心理咨询师的意见。
8.本次的作业是(   )。
A.求助者自己的实践体会
B.咨询效果的评估
C.心理问题的剖析
D.下次咨询的建议
9.本段咨询中使用的评估方法是(   )。
A.咨询前后心理测验
B.求助者的自我报告
C.求助者同学的报告
D.求助者家人的报告
10.咨询小结的时间可以选择在(   )。
A.咨询结束后
B.咨询过程中
C.咨询开始后
D.每段咨询结束前
11.反复现象是(   )。
A.咨询效果不佳的表现
B.求助者不满意的表现
C.在咨询中正常发生的
D.需要进行转介的前兆
12.咨询案例的记录包括(   )。
A.个人资料记录
B.主要症状记录
C.咨询方案记录
D.转介过程记录
13.咨询案例的记录应该(   )。
A.由心理咨询师保存
B.由本科室保存
C.由求助者保存
D.专门保密保存
14.结束咨询时间可由(   )决定。
A.心理咨询师
B.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共同
C.求助者
D.上级心理咨询师
15.评估咨询效果时,评价的内容应以(   )为主。
A.求助者意见
B.咨询目标
C.咨询师意见
D.双方意见

 

正确答案:8.A;9.B;10.D;11.C;12.ABCD;13.D;14.ABC;15.B 解题思路:1.本次咨询后的作业是求助者亲自问问同学们给他起外号的原因,属于求助者自己的实践体会。
2."求助者明白自己紧张的原因是与小时候的负性体验有关,担心大学的老师会像小学老师一样冤枉自己。"属于求助者的自我报告。
3.咨询小结一般都安排在每段咨询结束前的时间内。
4.心理咨询是一个过程,其间求助者会有反复是很正常的,咨询师和求助者都应该有心理准备。有时,在咨询室里求助者感到好多了,可一回到现实中就不行了;或者前一阵子症状减轻了,可后一阵子状况又严重了。咨询师自己要有信心和耐心,不可表现出不耐烦、冷漠,不可横加批评、指责。咨询师还要让求助者树立起信心。
5.咨询案例的记录包括:①一般背景资料。②来访原因。③现主要症状。④家庭关系、人际关系、个人成长经历和社会支持体系统。⑤个人的情绪、个性特征、兴趣爱好、自我认识评价及常用的应对方式。⑥既往病史、家族病史。⑦心理测试结果。⑧咨询师的一般印象。⑨诊断与评价意见。⑩处理意见与咨询方案。咨询各阶段及效果分析。
6.为了保护求助者的隐私,对于留下的记录必须严格管理和保护。
7.结束咨询时间应由咨询师、求助者或两者共同商定决定。
8.评估咨询效果时,评价的内容应以咨询目标为主,只有目标内容的改善,才是咨询的直接成效。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