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青藏铁路造磁浮轨道中铁建用创新打造奇迹

发布时间:2010-01-20 共1页

    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创新带动企业跨越式发展—— 
    在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的工作中,“创新”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用中国铁建董事长李国瑞的话说:“中国铁建的跨越式发展,根本得益于理念更新和自主创新。” 

    通过创新,中国铁建已连续8年入选全球225家最承包商,2005年排第15位。在2005年度中国500强中营业额排第24位。2005年中国铁建的企业资产总额已达820亿元,近10年再造了4个中国铁建。

    自主创新引领行业之先

    磁悬浮是现代交通的尖端技术,早在我国尚未动议上磁悬浮项目的1997年,中国铁建就投资上千万元,组织科技人才,超前进行磁悬浮技术开发和储备,经三年苦战攻关,解决了轨道生产的关键技术。2001年,上海磁悬浮工程上马,在70多家中外企业参加投标中,中国铁建名列榜首,在施工中创造了世界第一精度、运行时速达432公里的佳绩,获得了两项自主知识产权。德国专家叹服:“磁悬浮车体技术在德国,而轨道技术则在中国。”

    青藏铁路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铁路,科技含量高,代表当今世界高原铁路建设的领先水平。中国铁建承建了全线海拔4600米以上的绝部分重点、难点工程和唐古拉山越岭地段海拔4900米以上的全部工程,承担了全线7个新技术试验段中的5个。

    在工程建设中,中国铁建同全国科研单位横向联合,进行现场科技攻关,成功建成世界上第一座高原制氧站,改变了沿用多年的靠背负式氧气瓶供氧的传统方法,实现了在隧道内弥漫式供氧,填补了世界高原制氧技术空白。

    养路机械自动化是铁路养路技术的一场革命。中国铁建从国外引进型自动化养路机械先进技术,并同国内外六家科研单位横向联合进行科研攻关,只用两年多时间就实现了国产化目标。主要产品占领全国市场的85%以上,装备了18个铁路局,结束了中国铁路人工养路的历史,也为铁路五次提速的运输安全提供了有力保证。

    理念更新带动四战略转变

    中国铁建以理念更新推进自主创新,而技术进步则有力地带动了四战略转变。

    一是打造核心竞争力,从低层次竞争向占领高端市场转变。中国铁建以承建、难、险,高、精、尖工程项目为目标,使企业占领高端市场。他们先后参加修建了亚洲第一高桥花土坡特桥、亚洲最的地铁站北京地铁西单站等工程。截至去年底,共取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3项、国家专利131项,创建了一批精品名牌工程,获得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47项、詹天佑土木工程奖13项。

    二是拓展竞争领域,由单一的修建铁路向全方位占领建筑市场转变。中国铁建向高速公路、水电、机场、工业和民用建筑拓展,走出了一条主业突出、多元发展的路子。截至目前,累计修建铁路32544公里;设计的铁路干线占全国铁路网的3/5;参建机场21个;参建水利电力工程132项;高等级公路和高速公路18000公里;建筑房屋3541万平方米。

    三是实施“走出去”战略,由单一国内经营向占领两个市场、利用两种资源转变。目前,中国铁建的国际营销网络已经形成,海外市场的份额幅提高。2005年10月,中国铁建中标土耳其安卡拉至伊斯坦布尔高速铁路项目二期工程全部两个标段,项目总金额约12.7 亿美元,是中国公司迄今中标的最的国际工程总承包项目。

    四是积极稳妥地开展资本经营。利用资本市场,中国铁建跳出“打工式”施工承包经营模式,初步实现了建筑企业经营方式的战略性转型。截至去年底,公司资本经营项目投资总规模363.49亿元。资本运营的实施和拓展,使以微利为主要特征的建筑业找到了提升效益的新路子。

    管理创新实现增长方式转变

    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中国铁建坚持不懈地推进管理创新,推进增长方式的转变,走出了一条质量效益型发展的路子。

    工程项目是建筑企业的基础,围绕工程项目监控这一重点,中国铁建形成了一套领先行业的项目管理模式。总公司所属的十二局集团多年以来从项目管理基础抓起,形成了一套严密、科学、实用的成本管理办法,保证了企业健康发展。这一成本管理办法获得全国现代化管理创新奖。目前,总公司所属企业都通过了ISO9000、ISO14000、QHSAS18000系列国际标准认证,提高了在国内外市场的声誉。

    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完善。中国铁建从1998年开始积极推进企业改制,到2003年,所属单位改制全部完成。针对运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公司制定了规范法人治理结构的一系列措施,形成了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初步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2005年,中国铁建被国务院国资委确定为国有独资企业建立董事会试点单位之一,目前已按照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运作管理。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