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试行标准(二)

发布时间:2010-01-14 共2页

  (2)培训教育   
  组织应依据员工教育、培训和经历对其能力进行鉴定,员工应具备完成本职职业安全卫生工作任务的能力。  
  培训教育的形式:新员工的"三级安全教育";中层以上干部教育;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复训教育;班组长教育;变换工种和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教育;复工教育;全员劳动安全卫生教育,以及结合实际需要开展的其它培训教育等。  
  组织应建立劳动安全卫生培训教育制度、通过培训教育使全体员工认识到:遵循组织的职业安全卫生方针与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个人行为会对组织的生产、经营和职业安全卫生工作带来的影响。  
  (3)协商与交流  
  组织应建立协商与交流制度,以确保员工和相关方进行有关职业安全卫生信息的交流。    
 协商与交流活动应有员工代表参加。员工代表的权力和义务是:参与职业安全卫-生方针的制定与评审;参与改善作业场所安全卫生现状的讨论;了解危害、危险情况和控制措施;了解事故、事件的调查和处理情况;听取组最高管理者关于职业安全卫生状况的工作报告;了解组织内职业安全卫生代表和员工代表的组成情况及职责;在安全卫生事务上享有代表权。组织应注意收集和听取相关方对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的意见和要求,并及时反馈处理结果。  
  (4)文件和资料的管理  
  文件是指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文件等。  
  组织应制定文件和资料的管理程序。对文件和资料的收发、复制、归档应进行登记,以便检索;文件和资料应根据重要程度和使用范围分类;明确文件和资料管理的责任人;有符合条件的保管场所。  
  组织应保证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关键岗位得到现行的有关文件和资料。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误用失效的文件和资料。  
  (5)运行控制   
  组织应从根本上消除或降低危害和危险因素,确保其运行不偏离职业安全卫生方针、目标和各项工作指标。对特种作业、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与贮存、危险性较大的作业岗位与场所应制定安全操作规程,明确规定运行标准和规范;对容易引起差错或由于操作失误导致事故、事件或"不符合"的情况,应通过技术改造达到本质安全;对特种与危险设备要明确专人负责,按照使用说明书定期保养和维护;对于组织购买使用的危险物品,应严格管理。
  运行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机械、电气、热工、特种与危险设备设施的安全防护、保险装置及作业环境等;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项目和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项目;产品、工艺、工装的设计和使用;产成品、原辅料的流程与摆放,运行过程中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危险作业与有毒有害作业点;危险与危害类物料的采购、贮存、搬运和运输;个体劳动防护用品;供应商、承包或租赁商的资格条件及其职业安全卫生状况;安全标志、指示与信号等装置、以及其他应控制的运行过程与活动。  
  若相关方的危险因素对组织的职业安全卫生有影响时,组织应制定防范措施,并告知有关员工。  
  (6)应急预案   
  组织应对潜在的易引发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中毒等重大事故的危害和危险情况制定应急预案,要建立应急指挥系统,确保与医院、消防、救助中心等机构联络畅通,适时进行应急演练,不断完善应急预案,以预防或减少事故伤害。  

百分百考试网 考试宝典

立即免费试用